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理论纵横 >

从“有形覆盖”到“有效战斗力”:提升国企基层支部组织力的破题之道

国有企业在推进党建工作过程中,已基本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有形覆盖”,即在车间、班组、项目一线等生产经营单元普遍建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了组织体系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这种覆盖形式在制度层面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传达与执行提供了组织依托。然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化和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部分基层党支部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组织力不足的问题。一些支部虽然形式上健全,但活动开展流于形式,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教育管理松散,难以在关键时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尤其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党组织的设置与企业治理结构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组织功能虚化、作用弱化。

组织力不仅仅体现为组织架构的完整性,更在于政治引领力、思想凝聚力、群众动员力和推动发展的战斗力。提升国企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必须从强化政治功能入手,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不折不扣地落实。应注重组织运行机制的优化,推动党支部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避免“两张皮”现象。例如,在重大项目攻关、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关键环节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担当,是提升组织力的重要支撑。

要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战斗力”的转变,离不开制度层面的系统设计和资源支持。上级党组织应加强对基层支部工作的指导与考核,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基层支部组织力提升情况纳入企业党建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绩效评价之中。应加大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能力与履职水平,解决“不会干”“不愿干”的问题。在激励机制方面,应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对在推动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中表现突出的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予以表彰,形成正向引导。资源投入也需向基层倾斜,保障支部活动经费、阵地建设等基本条件,为组织力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日趋复杂,通过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支部书记依法进入管理层,确保党组织在重大决策中的话语权。落实重大事项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程序,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在此过程中,支部组织力的体现不仅在于会议记录和文件传达,更在于能否在战略制定、风险防控、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政治保障和智力支持。只有真正将党建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基层党支部才能从“边缘执行者”转变为“核心推动者”,实现组织力的实质性跃升。(河南中天高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佳怡

责任编辑:王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