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党建要论 >

@青年干部 在自我革命中彰显青年担当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千年圣训穿越时空,道出作风建设最深刻的辩证法则。“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这一论断如黄钟大吕,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敲响警钟。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节点,青年一代当以“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情,在作风建设中淬炼筋骨,于自我革命中彰显担当。

以史为镜,照见作风建设的千年脉络。中华文明五千年,作风建设始终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命题。商鞅徙木立信,以“一诺千金”重塑秦国民风;范仲淹“先忧后乐”,将个人德行融入家国情怀;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实心任事”革除官场积弊。历史长河奔涌向前,但“为政以德”的真理始终未变。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痛陈:“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正是对官僚体系作风崩塌的深刻警示。这些历史镜鉴提醒我们,作风问题绝非一时一事,而是关乎文明存续的永恒课题。新时代作风建设更需把握历史规律。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重塑党风;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思想坚冰。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在历史坐标系中校准前进方向。

知行合一,构建作风建设的实践维度。作风建设贵在知行合一。王阳明曾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对于当代青年,需在“知”的层面深植理想信念,在“行”的维度锤炼实干作风。焦裕禄顶风冒雪走访兰考农户,在盐碱地上踏出为民足迹;黄文秀将研究生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一线,用生命诠释初心使命。这些典范告诉我们,优良作风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用脚步丈量、用汗水浇灌的实践结晶。在具体工作中,作风建设体现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辩证统一。既要胸怀“国之大者”,把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战略全局;又要着眼“民生小事”,在补贴发放、社区改造等细微处见精神。正如古人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青年干部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作风建设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行动。

刀刃向内,激活自我革命的精神基因。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这警示我们,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便会死灰复燃。从“打虎拍蝇”到纠治“四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青年干部尤需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觉。明代海瑞每日自省“今日言行可对青天”,清代林则徐书房悬挂“制怒”匾额,皆为克己修身的典范。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更应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防范“躺平式”心态侵蚀。当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常扫思想尘埃,永葆政治本色。

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古往今来,中华文明始终在自我革新中砥砺前行。青年一代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作风建设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乡村振兴办公室  秦傲鸣

责任编辑:王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