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抗战精神血脉 以实干书写新时代答卷
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精神的丰碑永远矗立。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铸就的丰碑,也孕育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历史长河,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我们当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融入思想、融入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续写新的荣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要以史为鉴,在铭记中筑牢信仰之基。回望抗战岁月,从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到百团大战振奋全国军民抗战士气;从杨靖宇“腹中满是草根,依然手握钢枪”的坚守,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牺牲,无数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心中始终有坚定的信仰,抱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中国人民才能在绝境中凝聚起坚决抗战的磅礴伟力,团结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彻底粉碎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今天,我们回望过去,就是要从先烈的事迹中读懂“信仰为何物、忠诚何以贵”,更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更加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让“跟党走、为人民”的信仰在铭记中愈发坚定。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要继往开来,在传承中激发斗争之志。抗战胜利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敢于斗争,没有攻不破的难题。当年,面对装备精良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退缩,用“小米加步枪”的顽强意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开辟出胜利之路。如今,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前进路上依然有重重“坚固堡垒”——外部环境的复杂挑战、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都需要我们以抗战精神为指引,要敢于涉险滩、勇于啃硬骨头,把斗争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在乡村振兴中,面对产业发展的难题,主动调研、寻找对策;在基层治理中,面对群众的诉求,耐心倾听、积极解决;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斗争中焕发新的活力。
“人民至上,一心为民”,我们要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厚植为民初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密码,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不变宗旨,这种“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穿越时空、历久弥坚。今天,我们践行抗战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传承这份为民初心。作为基层工作者,要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担当,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走访时多问一句“生活有啥困难”,办事时多想一点“怎样更方便群众”,政策宣传时多讲一些“群众能听懂的话”,用一件件具体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让“人民至上”的理念在为民服务中落地生根。
八十载岁月流转,抗战胜利的荣光永不褪色;新时代征程万里,抗战精神的力量永不过时。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既是抗战精神的传承者,更是民族复兴的实践者。我们要以抗战精神为激励,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把初心使命扛在肩头,在铭记中坚守信仰,在斗争中勇担使命,在为民中践行誓言,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答卷!(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杨皓杰)
上一篇:发挥村级协理员作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