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淬炼“三力”
党员干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把党的初心使命铭刻于心,不断推进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思想淬炼中明方向、实践锻炼中增才干、政治历练中强担当,持续增强“脑力、脚力、眼力”,厚植为民情怀、迈稳实干步伐,推动各项工作出新绩、出彩章。
要深耕理论厚植“脑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员干部若陷入“知识恐慌”“能力危机”,固守“吃老本”“念旧经”的思维定式,缺乏“谱新曲”“唱新歌”的创新意识,必然会在复杂形势面前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土办法不能用”的被动境地。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既跟进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又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通过“个人自学+集体研学+实践悟学”的多元模式,真正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要增强脑力,在以学铸魂中筑牢信仰之基,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在以学增智中打破思维桎梏,练就攻坚克难的“金点子”;在以学正风中守牢纪律底线,恪守共产党人本色;在以学促干中强化担当意识,争当干事创业的“排头兵”,让脑力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最强大脑”。
要扎根基层锤炼“脚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而真正的调查研究从来不是“办公室里的空想”“会议室中的讨论”,而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的实践之旅。锤炼脚力,核心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党员干部要主动迈开双脚,走出机关大院,走进工厂车间、乡村田野、社区楼院,到情况最复杂的一线去摸清实情,到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场去破解难题。要像刘少奇回乡调研时那样,“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揭开锅盖看伙食、打开坛子查油盐,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调研,把群众的“心里话”记在本上、“心头事”扛在肩上。通过“眼睛向下看民情、耳朵向下听民声、心脑向下知民意、脚步向下解民忧”的务实行动,让政策制定更贴合实际,让为民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用脚力夯实党群同心的“连心桥”。
要洞察本质磨砺“眼力”。“见微知著者明,察往知来者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准确研判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力的重要标尺。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视而不见,对潜在风险麻痹大意,小问题就可能演变为大隐患,小矛盾就可能升级为大冲突。正如毛泽东教导干部时所说,要学会“察言观色”,通过观察群众的衣食住行、精神状态,读懂背后的民生冷暖,这正是对“眼力”的生动诠释。磨砺眼力,关键要涵养“见微知著、去伪存真”的洞察力。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既听“赞歌”也听“怨言”,在对比分析中把握事物本质。要树立问题导向,聚焦堵点、痛点、难点,同时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从典型案例中总结规律,在复盘反思中提升判断力,让眼力成为防范风险、推动工作的“透视镜”,在前行道路上少走弯路、少犯失误。(新郑市委组织部 杨雅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