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党建要论 >

精耕换届“预备田” 下活开局“先手棋”

换届工作是对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和责任意识的一次重要考验,乡镇党委要把换届作为头等大事,坚持谋在前、干在先,早部署、深研判、强根基,一村一策、一人一法,确保换出好班子、扬树好风气,为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筑牢组织根基。

锚定先机早布局,落子换届“先手棋”。要树立“早干晚干都得干、不如早干,干好干差都是干、不如干好”的责任感,坚决摒弃“等、靠、拖”思想,综合考虑年龄、学历、能力、负面清单等因素,明确换届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包村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及时解决“卡脖子”问题,实行“领导联村、部门挂村、干部派驻村”制度,构建“党委统筹、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党委要把稳政治方向和用人原则,坚决守好“总开关”。具体“操盘手”要居中调解“唱黑脸”,坚持“打拉结合”,对不符合条件、目标的人和事坚决说“不”,对客观困难、主观畏难的贴心帮扶疏导。包村领导干部要密切干群关系“唱红脸”,深入一线宣传政策、收集民意、监测选情,发挥好党员干部“粘合剂”作用。可通过党员大会、党群议事会、政策培训会、微信群和公众号等方式,把换届政策、纪律要求讲清楚、说明白,打破“换届就是一个月的事、到时候也不耽误”的经验认识,真正实现组织“提前一年谋划、为未来5-10年选人育才”的战略意图。

深研实情细画像,下准研判“关键棋”。领导干部要分片包村,带着“问题清单”沉到一线搞调研,精准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换届选举分类施策提供信息支撑。“入户访”摸透民意,走访党员、村民代表、离任村干部、名人乡贤、信访户等关键群体,关注“谁能牵头带大家干事”等具体问题,全面掌握班子运行、党员管理、集体经济发展、矛盾风险隐患,精准把握村情民意和选情动向。“联合访”摸清实底,调动辖区派出所、包村干部会及村“两委”力量,梳理所有户籍人员。“电话访”不漏一人,对在外人员进行电话访,建立青年人才信息库,不让好苗子漏网。分村建立“三本台账”:现任班子履职台账、后备人选推荐台账、村情难点台账,分成“三个类型村”:班子强、能稳住的“平稳村”,需微调优化的“一般村”,问题突出、争斗激烈的“复杂村”,深入分析问题原因,为集中力量攻坚整顿、及时清除不稳定因素。

秉持公心选贤能,守牢用人“规矩棋”。按照“村组推人、党委定人”原则,拓宽选人渠道,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资格条件,推动村“两委”班子整体“一升一降”。要破解选人顾虑,引才回村“挑大梁”。针对优秀人才“不愿干、不敢干”的顾虑,要主动出击,打好“情感牌”“创业牌”“发展牌”,先外选、再内选,多维度引导、宽视野选才,营造良好引才用才氛围。要化解竞争难题,凝聚共识“定人选”。与村“两委”干部、离任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名人乡贤“五类”人员当面座谈沟通,形成推荐人选“最大公约数”。对不符合条件、未形成共识的参选人员引导劝退,确保谋划人选平稳实现“一肩挑”。要破解储备困境,梯队培养“强根基”。针对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困境,实施“梯队培养”计划,注重从本地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手中发现苗子,安排进入村“两委”作为下届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储备培养。

精准施策促衔接,走好过渡“稳局棋”。要坚持关怀干部、稳妥推进原则,以老支书的顺下,保证新支书的顺上。通过“指路子”“给位子”“定调子”,确保老支书顺下。针对个别支部书记不理解、不配合、不愿退的情况,旗帜鲜明告知政策要求,多管齐下消除思想顾虑,解除后顾之忧,打消过关幻想,督促主动配合换届安排。逐一走访离任村支书尤其是生活困难人员的实际诉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帮其协调解决。为退职村支书举办庄重简朴荣退仪式,公开表彰其贡献、充分肯定其成绩,激发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从情感上确保队伍思想稳定、情绪平顺。通过“抬轿子”“压担子”“发票子”,确保新支书顺上。新支书人选充分酝酿敲定后,安排新、老支部书记面谈,确保新老班子“无缝衔接、平稳过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人安排做好两三件事,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尽快熟悉进入状态。对新调整村要“扶上马送一程”,助力其在村内快速树立威信,确保新支书平稳起步。(刘智勇  田润娇)

责任编辑:王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