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张小红:11年如一日 为“植物人”婆婆撑起一片天
河南党建网讯(李万全通讯员岳爱霞)家就像根,永远是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棉衣,给予人火炉般的温暖;家就像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辛苦和付出,包含了更多爱的内涵。
在宝丰县城关镇东中社区,有这样一个四世同堂家庭,一家老少7口人,相亲相爱、不离不弃。家中53岁的儿媳张小红用柔弱双肩撑起“植物人”婆婆的一片天,以4300多个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的悉心照料,唤醒了瘫痪11年多的“植物人”婆婆,得到了众乡亲的交口称赞和各级部门的表彰。张小红不仅是邻里乡亲心目中的好媳妇,还荣获城关镇“好媳妇”“宝丰县十大孝贤人物”“平顶山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荣登城关镇“乡村光荣榜”。
平凡孕育伟大,大难彰显真情
张小红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婆婆健康、夫妻和睦、儿女可爱。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1年前,婆婆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经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却成了不会说话不会动的“植物人”。张小红回忆当时的情况:“不做手术的话,回来就没救了,就是准备后事,做手术,医生说也是希望不大,那时候就没有多考虑,只要能救回俺娘的命就行,花钱受累啥的想也没想。"
婆婆成“植物人”后,张小红就辞掉工作,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她说丈夫要上班,伺候婆婆不方便,三个妹妹都出嫁,都有要忙的事情,身为儿媳妇,照顾婆婆理所应当。
每天天不亮,张小红就起床准备好全家的早饭,然后来到婆婆床前,熟练地双手拉起婆婆,用身子扛住婆婆后背,拿起衣服轻柔地为婆婆穿上,嘴里还不停给婆婆说话。婆婆没有吞咽意识,她为婆婆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将牛奶、水果、瘦肉等营养品混合在食物中,用榨汁机榨成流食,用注射器注射到胃管里,及时为老人补充营养。婆婆大小便失禁,经常拉到被褥衣服上,她不嫌脏不怕累,给婆婆擦洗身子,换洗衣服被褥。婆婆长期卧床,她怕婆婆长褥疮,就每隔两个小时给婆婆翻一次身拍一拍背。为防止婆婆肌肉僵化,她每天都为婆婆按摩。婆婆排便不顺畅,她亲手为婆婆抠……再苦再累从没说过一句怨言。
在婆婆的床头柜上,有一个小本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婆婆每天的吃喝拉撒,什么时候喂饭、一次喂多少、什么时候喂药、喂哪些药、什么时候大小便,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俺妈现在就和一个小婴儿一样,饿了、大小便了,我都得心里想着,一会一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爱唤醒“植物”娘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小红从没嫌弃过婆婆。11年来,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每天中午晚上,她都睡在婆婆身边,数次起身为婆婆翻身按摩。“天热的时候,中午总会感觉累,想着休息一会,可是看见俺娘躺那儿不会动,想着起来给她喂水、换尿片,想多睡会儿真是睡不成。”在细心伺候婆婆的时候,张小红还给婆婆“唠嗑”,讲家里以往的事情,给婆婆放戏曲,试图唤醒婆婆的意识。邻居问起婆婆的情况,张小红毫无怨言:“累说实话那是累,就那这也是精神支柱吧,每天能看见俺娘,感觉这还可有劲。”
“植物人”婆婆在张小红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精心照料和药物维持下,渐渐有了意识,也会慢慢吞咽食物。她看着儿媳妇不分白天晚上围着自己团团转,累白了头发,嘴里说不出一个感谢的字,任凭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
身教胜过说教,文明家风永传承
张小红对婆婆用情至深、用爱至诚、默默付出感染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她们对老人也关爱有加,常常到老人床前看望,给老人说会儿话、洗洗脚、按摩身体,一家人在和睦幸福、自然温馨中度过了11个春夏秋冬,孝老爱亲的优良家风也在不言而喻中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