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五”规划指引下的乡村振兴实践思考
从国家战略到乡村实践,“十五五”规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后,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又一个宏大战略布局。作为服务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文件,它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更是推动地方和基层具体发展的行动指南。
对于乡村而言,“十五五”规划的内涵,不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目标叙述,而是实实在在地渗透到田间地头、乡村治理、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深刻体会到“十五五”规划给基层带来的方向引领与发展动力。只有把国家战略与村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把规划蓝图转化为乡村百姓可见、可感的幸福生活。
“十五五”规划的内涵在于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定位与以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五五”规划是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节点提出的。它不仅总结了“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就与经验,更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基础。规划强调“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突出“共同富裕”是价值取向;注重“绿色发展”是路径选择;推动“科技创新”是核心动力。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论是产业转型,还是城乡一体化布局,其核心都在于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升幸福感与获得感。乡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末梢,更是社会治理的基石。规划的落脚点是要让广大农民“看得见希望、摸得着实惠”。
“十五五”规划的主题在于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十五五”规划鲜明地提出,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这意味着要发展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产量提升,更是科技、绿色、品牌的全面升级;要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强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推进农民现代化。农民要在教育、技能、生活方式上逐步与城市居民同步,实现主体性的提升。
“十五五”规划的基层意义在于产业振兴:从传统农业到融合发展。在调研村庄时可以发现,过去农业发展以粗放型种植为主,农民收入单一。按照“十五五”规划的要求,我们逐步探索: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比如智慧灌溉、绿色防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本地自然资源,培育果蔬、苗木、乡村旅游等特色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利用村庄红色文化、生态环境优势,发展乡村研学、民宿经济,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于生态振兴:从环境整治到绿色发展。“十五五”规划特别强调绿色发展。在驻村工作中,秸秆禁烧、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都是日常工作重点。通过实践可以看到:环境治理不仅提升村容村貌,更增强了农民的环保意识;绿色生产方式逐步取代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方式,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在于文化振兴:从传统传承到现代融合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复兴。在驻村实践中,我体会到“十五五”规划对乡村文化的高度重视:村史馆、农耕文化展等成为村民自我认同的精神纽带;文体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结合,提升了群众凝聚力;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逐渐增强,为乡村治理注入了内在活力。
在于治理振兴:从“被动管理”到“共同治理”基层治理是规划中的重点。驻村工作让我体会到:村民自治在逐步增强,村“两委”通过民主议事会解决矛盾;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村民更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德治发挥潜移默化作用,乡风文明建设让村庄更加和谐。
在于民生振兴:从基本保障到全面提升“十五五”规划在民生改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驻村中,涉及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具体问题:危房改造、老旧院落修缮让村民住有所安;村卫生室与县乡医院联动,让村民“小病不出村”;教育帮扶与技能培训,解决了“读书难”“就业难”的问题。
“十五五”规划对乡村基层的深远影响是推动乡村发展方式转变,从单一依赖农业生产,逐步走向产业融合、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道路,推动村庄形成多元经济格局;促进城乡关系重构,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农村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而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增强农民主体性与幸福感,农民逐步从政策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乡村振兴的主动建设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我在“十五五”规划背景下,深切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要做规划的宣讲者,要把国家的战略目标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传递下去,让农民理解政策、支持政策;要做政策的落实者,从产业项目到危房改造,从禁烧巡查到矛盾调解,都需要脚踏实地,把蓝图落实到村民的获得感上;要做发展的推动者,要善于结合本村实际,引入资源、争取项目,帮助村庄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要做群众的服务者驻村的根本在于“为民”。无论是解决一户的低保申请,还是帮助一位老人看病,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五五”规划,是一张宏伟的发展蓝图,是把国家战略转化为乡村幸福,乡村,则是这幅蓝图中最鲜活、最厚重的一笔。作为基层选调生,我深信:只有把战略规划与乡村实际紧密结合,把政策落到百姓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这不仅是“十五五”规划赋予乡村的时代机遇,更是我们基层选调生的历史使命。未来的道路,必然曲折,但方向已经明确。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绘制得更加精彩。(新郑市薛店镇小马庄村村主任助理 庞博文)
上一篇:先破后立改文风 求真务实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