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三不惑” 当好老实人
东汉时期“四知先生”杨震因“暮夜却金”名垂青史,在其言传身教之下,其子杨秉以“不惑于酒、不惑于色、不惑于财”的“三不惑”精神垂范后世,彰显了古代士大夫的清廉操守与政治定力。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重温“三不惑”精神,对于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记载:秉为人,清白寡欲,尝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这位位列九卿的清官,在东汉末年吏治腐败、浊浪滔天的官场中始终保持清醒,其处世智慧恰如浊世中的一泓清泉,以其澄澈映照出世道的本真。
酒文化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但杨秉却能做到“酒不惑”。这并非简单地拒绝饮酒,而是对酒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当代社会,酒桌文化依然盛行,劝酒、拼酒的陋习屡见不鲜。推杯换盏间,不知成就了多少“交情”,又毁掉了多少原则。酒杯一碰,称兄道弟;酒酣耳热,底线松动。有人借酒搭桥,拉关系、铺路子;有人半推半就,违心话说了,违规事办了。待到酒醒人散,才发现所谓的“交情”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原则早已在觥筹交错间悄然崩塌。杯中见品性。饮酒要懂得节制,保持清醒才能把握分寸,适可而止才是对彼此的尊重。
“色不惑”是杨秉另一重要操守。在当今社会,色情诱惑无处不在,从网络上的擦边内容到现实中的各种诱惑,考验着每个人的定力。古人讲“非礼勿视”,不是迂腐,而是深知欲望如野马,一旦放纵就难以收缰。多少人因为一时冲动,毁了前程,坏了家庭,甚至触犯法律。正常的生理需求无可厚非,但沉溺其中必损心性,当以礼自持、以度自守。守住道德底线,保持心灵纯净,才能活得坦荡从容。
最难得的是杨秉的“财不惑”。在贪污成风的东汉官场,他能始终保持清廉。反观当下,多少人为钱财铤而走险,多少官员因贪腐落马。金钱的诱惑确实难以抵挡,但杨秉用行动证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些靠歪门邪道得来的钱财,终将成为人生的枷锁。一时风光无限,终究难逃法网。唯有以正道求财,方能心安理得、行稳致远。
欲望如海水,愈饮愈渴。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各种欲望被不断刺激和放大。杨秉的“三不惑”就像一剂清醒剂,提醒我们在纷繁世界中保持定力。当然,提倡“三不惑”,并不是要求我们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关键在“不惑”二字——知道自己要什么,更明白什么不该要。利前知取舍,欲前明进退,惑前守初心。古人的智慧,正在于懂得给欲望划清界限。
人生在世,诱惑常在。能坚守“三不惑”者,未必能够成就什么伟业,但至少能活得干净、睡得安稳。这大约就是古人留给我们最朴素的智慧了。让我们以“三不惑”为镜,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用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许昌市商务局 忽国杰)
上一篇:破解农村基层问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