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宝丰李庄乡: “一村一品”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2-09-28 来源:河南党建新闻网 浏览: 次
河南党建网讯(李万全通讯员杨海楠)金秋时节,丰收在望,瓜果飘香。走进宝丰县李庄乡,万亩花生,长势喜人;翟集陈醋,香飘万里;一颗颗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很是诱人;火红的辣椒颜色鲜艳、个头饱满......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李庄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着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引导、督促26个村(居)党支部“量身定制”特色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赋能乡村振兴。
“花生金”让农民笑颜常驻
连日来,李庄乡2.1万亩花生陆续进入收获期,农民趁着晴好天气抓紧采收,田间一幅喜人的秋收图景。
“今年俺家种了30亩花生,收获几乎不需要人力,机器就能完成。你看看,这花生颜色多漂亮、籽籽饱满、口感好,不愁销路。”看着田地上堆满了一摞摞颗粒饱满的花生,马庄村村民杨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李庄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花生之乡”建设。引入花生加工企业河南宝丰裕丰粮油有限公司,通过对花生脱壳筛选分级,年加工花生2万余吨,提升花生附加值10%左右,既解决了企业原料问题,又让群众得到了实惠。目前,总投资1456万元的裕丰粮油花生深加工项目已开辟了与安徽三杨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使产品优质化、新颖化,建成集花生种植、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基地。
“花生金”让农民笑颜常驻
连日来,李庄乡2.1万亩花生陆续进入收获期,农民趁着晴好天气抓紧采收,田间一幅喜人的秋收图景。
“今年俺家种了30亩花生,收获几乎不需要人力,机器就能完成。你看看,这花生颜色多漂亮、籽籽饱满、口感好,不愁销路。”看着田地上堆满了一摞摞颗粒饱满的花生,马庄村村民杨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李庄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花生之乡”建设。引入花生加工企业河南宝丰裕丰粮油有限公司,通过对花生脱壳筛选分级,年加工花生2万余吨,提升花生附加值10%左右,既解决了企业原料问题,又让群众得到了实惠。目前,总投资1456万元的裕丰粮油花生深加工项目已开辟了与安徽三杨食品有限公司的合作,使产品优质化、新颖化,建成集花生种植、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基地。

“果树绿”展农业全新风貌
秋日里的甜,从一颗猕猴桃开始。
在李庄乡马庄村的白雀猕猴桃生态园,负责人马永听正穿行在藤架间采摘猕猴桃。“开园第一天就有60多个游客来采摘,零售价10块每斤,卖了3000多块哩!”马永听开心地说。
“去年我来这里采摘过,因为味道特别好,所以今年又带着朋友特地过来。”游客王女士说。
据了解,该猕猴桃园占地10亩,种植品种有红阳红心猕猴桃和黄心猕猴桃两种。马永听介绍,接下来他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让周边群众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秋日里的甜,从一颗猕猴桃开始。
在李庄乡马庄村的白雀猕猴桃生态园,负责人马永听正穿行在藤架间采摘猕猴桃。“开园第一天就有60多个游客来采摘,零售价10块每斤,卖了3000多块哩!”马永听开心地说。
“去年我来这里采摘过,因为味道特别好,所以今年又带着朋友特地过来。”游客王女士说。
据了解,该猕猴桃园占地10亩,种植品种有红阳红心猕猴桃和黄心猕猴桃两种。马永听介绍,接下来他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让周边群众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陈醋香”助农村高质发展
在宝丰县李庄乡翟集村,醋,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也是流淌在他们血脉中的传承。
“以前生活条件艰苦,都是骑着自行车、挑着担子到处叫卖。”50岁的翟集村酿醋人付怀胜说,他于1995年开始学习酿醋技艺,现在经营起了自己的一个店铺,之前破旧的小房屋也“摇身一变”成了新楼房,年收益近20万元。
为做大做强醋产业,李庄乡组织成立醋业协会,委派科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帮助醋企纾困解难,加强政企沟通。同时,以冯异醋业、翟集醋业等企业为主导,发挥龙头作用,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利用网络电商平台,整合醋业资源,优化资产配置,全力打造文旅米醋小镇。
在党的富民政策吹拂下,李庄乡的酿醋企业作坊已发展到130家,年产米醋约5500吨。2020年11月,翟东村(米醋)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2021年7月,宝丰冯异米醋酿造技艺列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李庄乡通过充分发挥各村(居)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形成了翟集米醋、翟庄辣椒、龙池无花果、马楼芦笋、闪庄羊肚菌、禄庄西蓝花、祁家葡萄、姬家林下菌种植等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步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宝丰县李庄乡翟集村,醋,是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也是流淌在他们血脉中的传承。
“以前生活条件艰苦,都是骑着自行车、挑着担子到处叫卖。”50岁的翟集村酿醋人付怀胜说,他于1995年开始学习酿醋技艺,现在经营起了自己的一个店铺,之前破旧的小房屋也“摇身一变”成了新楼房,年收益近20万元。
为做大做强醋产业,李庄乡组织成立醋业协会,委派科级干部担任“首席服务官”,帮助醋企纾困解难,加强政企沟通。同时,以冯异醋业、翟集醋业等企业为主导,发挥龙头作用,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利用网络电商平台,整合醋业资源,优化资产配置,全力打造文旅米醋小镇。
在党的富民政策吹拂下,李庄乡的酿醋企业作坊已发展到130家,年产米醋约5500吨。2020年11月,翟东村(米醋)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2021年7月,宝丰冯异米醋酿造技艺列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如今,李庄乡通过充分发挥各村(居)的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形成了翟集米醋、翟庄辣椒、龙池无花果、马楼芦笋、闪庄羊肚菌、禄庄西蓝花、祁家葡萄、姬家林下菌种植等特色产业,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稳步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下一步,我乡将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聚焦产业发展,突出示范引领,形成特色农业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多元化经济发展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冯宇航说。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