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河南宝丰:“小木耳”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河南党建网讯:6月15日,走进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大石扒村“食用菌基地·五星工坊”,十余名村民忙着搬运、扎孔、接菌……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干劲儿冲天,一番忙碌景象。
.
  “季节不等人,趁现在天气晴好,必须抢抓时机,我们采用立体吊袋栽培技术生产白玉木耳,把菌棒挂在棚里,每天浇3次水,为下一步木耳的生长打下基础。”基地负责人李中银一边干活儿一边说。
  白玉木耳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铁、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颜色洁白无瑕,口感清香脆嫩,营养价值丰富。为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大石扒村利用地理环境、气候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白玉木耳产业。
  “发展白玉木耳产业,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依目前长势,除去务工成本和流转费用,村集体经济将增收6万元左右。”大石扒村党支部书记李春生说,今年是该村种植白玉木耳的第4年,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拓宽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群众增收致富有了源头活水,留守妇女纷纷走进种植大棚,摇身变成了“上班族”。“工坊建在家门口,不用出村就可以挣钱,每天收入将近100块钱,真是上班、顾家两不误。”正在干活的村民薛玉轻说。
  据了解,大石扒村以“合作社+村集体+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村集体土地建起了4座木耳大棚,可悬挂菌棒7万个左右,种植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同时可带动40多名群众就业。
  近年来,观音堂示范区始终坚持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力“一村一品”,深入挖掘整合各类资源,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花椒、蜂蜜、蝎子、菊花等特色产业,组织群众建立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共同体,在确保产业增效、村民增收的同时,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柳真真 牛祎蓓)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