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宝丰农民冯国辉:“玩泥巴”一年玩出 300万元
发布时间:2021-06-09 来源:河南党建新闻网 浏览: 次
河南党建网讯(李万全 通讯员:杨国栋 杜茹雅)6月5日,在国家级传统村落宝丰县大营镇白石坡村,51岁的冯国辉正坐在自家的汝瓷烧制作坊里,戴着眼镜手里拿着毛笔蘸着釉料认真地修着素胎。

“少年时期,我经常在田间地头以及河道中看到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汝瓷碎片,那时候就被它的颜色深深吸引了。”谈起自己与汝瓷结缘烧制经历,冯国辉说并非偶然。
1997年以前,冯国辉在离家不远的平煤集团韩庄矿上班,多年的井下挖煤生活,尽管温饱不愁,但并没有富裕起来。后来,煤炭产业调整,冯国辉下岗了,回到了三间土瓦房的家中。由于没有别的手艺,迷茫中的冯国辉出于对汝瓷的爱好,开始钻研汝瓷文献,收集汝瓷残片,尝试烧制汝瓷。
白石坡村的邻村就是宋代汝官窑遗址所在地的清凉寺村,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当地农民纷纷用双手玩起泥巴,烧制汝瓷。那时,冯国辉形容自己“一股脑钻进了瓷器堆里”。此后,他师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对汝瓷烧制有了更深的认识。

做了几年学徒后,2013年,冯国辉东拼西凑了10余万元,在自家小院中建起窑炉,开始尝试自己烧窑。“万事开头难。前两年烧出来的几乎都是废品,尽管如此,我还是继续一窑一窑地烧,一窑一窑地总结人与窑、窑与火、火与泥之间的关系。”冯国辉说。
“后来慢慢有了起色,也烧制出了青如天、面如玉的汝瓷作品,得到了专家和市场的承认。”冯国辉说,“汝瓷烧制的第一要务是守正,守正才能创新。我在保留古法工艺的同时,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在传统器型制作中把自己的思想贯穿其中,在传承的基础上制作出新的东西。”
冯国辉在普通器型基础上改良制作的“瑞玺瓶”“福禄瓶”“汝窑莲花温碗”等作品,受到了很多汝瓷爱好者的喜爱。2018年,冯国辉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冯国辉的汝瓷作品获中部六省文化创意产品联展银奖。
2017年,冯国辉投资100多万元,建起5间上下两层、面积达300多平方米,集汝瓷烧制、展示于一体的汝瓷作坊。目前,冯国辉的汝瓷作坊安排7人就业,年产各器型汝瓷作品近3万件,年产值300万元以上。
白石坡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冯永坡介绍,在冯国辉的示范引领下,白石坡村如今有7家汝瓷烧制作坊,从事汝瓷加工销售的村民达百余人,年产销汝瓷10万多件(套),产值达1500万元。
“只有带动更多村民发扬汝瓷文化,我们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冯国辉说,做得好、带动好、发展好,这仅仅是一个开端。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