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三任书记一份情

  河南党建网讯(李万全 王蕊)叶县常村镇柴巴村位于叶县西部山区,曾经是省级深度贫困村。2015年按照河南省委组织部安排,该村成为平煤神马集团的定点帮扶村。该集团先后派驻了三任第一书记,把党的政策,把国企的温暖送给柴巴的百姓,7年来,三任书记抛洒心血和汗水,使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第一任驻村书记雷超刚来时,进村问路就吃了个闭门羹,村民一听是扶贫干部,“啪”的一声就关上了门。明摆着是对扶贫干部不信任,对村干部失望啊!那一刻,雷超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焐热村民的心。
  暖心先聚心,聚心换真心。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和全村党员,从改变村民的居住环境做起,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党员干部的努力下,一大批民心工程相继实施。
 投资19万元的杜庵桥重建工程开工时,乡亲们笑了;
 投资32万元的河道硬化和文化广场建成时,乡亲们掌声一片;
 投资75万元的张庄桥投入使用时,乡亲们热泪盈眶;
  在建设光伏发电站时,为了节省建设成本,雷超带领着党员干部吃住在工地,晚上排班看护现场,风天雨天他从未离开。看到第一书记这样吃苦耐劳,村里的党员干部放下农活义务帮忙,他们没有拿过一分钱,没有吃过一顿工作餐。
 并网发电那一天,乡亲们拉着雷超的手说,雷书记,这帮党员真中啊!
 “这帮党员真中啊!”这句话说明了啥?说明了党员干部们的精神感动了乡亲们,温暖了乡亲们的心。
  2018年11月,李锋招同志作为第二任驻村书记前往柴巴村接续奋斗。群众看党员,党员看书记。握着这把接力棒,李锋招感觉沉甸甸的。既有组织的重托,又有乡亲们的期盼,平煤神马集团始终把扶贫重任扛在肩头,这份国企担当深深激励着他,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对得起组织的重托和乡亲们的期盼。
  在走访中,李锋招发现,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一口大缸,除了生活用以外,雨水也接来喂牲口。原来村里只有一口浅水井,还时不时断水,吃水难世世代代困扰着柴巴人。他决定先解决吃水难这个瓶颈问题。当时正值三伏天,李锋招带着勘探专家翻山越岭找水源,一人多高的栎树林里密不透风,蚊虫叮咬自不必说,还得随时提防马蜂和蛇的攻击。为了保证专家的安全,他拿着木棍在前面开路,浑身上下被汗水浸透,脸上、胳膊上被荆棘刺的到处是伤。就这样,他们跑遍了柴巴村的角角落落、沟沟坎坎,终于探到了水源!
  正当李锋招兴奋地准备打井、建水厂时,困难又来了。占用耕地,村民不愿意了,有的开始怀疑,有的来找他说理:“俺柴巴村几辈子人都没打成井,俺就不信你能!”
  眼看着进入冬季,一旦下雪,将大雪封山,打井设备运不进来,一耽误就是半年。李锋招挨家挨户做工作,嗓子也哑了,急得满嘴都是火泡,最后,他拍着胸脯向村民保证:“打不出水来,俺赔恁!”
  2019年11月11日,这一天令李锋招永生难忘。当水井打到70米深的时候,井水汩汩冒出来,现场一片欢呼:“有水了!有水了!”村民们蜂拥而至,将这口水井围得密不透风,原先的质疑统统化作了欣喜。男女老少不顾刺骨的寒风,争着抢着捧起水品尝,激动地说:“真甜呀!咱可要记住平煤神马集团的好,世世代代感谢共产党啊!”看着这一切,李锋招忍不住泪眼迷蒙,多日的劳累和委屈一扫而光。最终一座投资48万,197米的深水井及配套水厂建成投用,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
 一口水井甘甜如蜜,国企情深百姓心暖。这口水井成为柴巴村精准扶贫的一段佳话。
 接着,李锋招又陆续引进各类帮扶资金1600多万元,完成全村的农网改造,新修道路3千多米、拓宽水泥路600多米,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活动中心、游园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广播电视,宽带实现户户通……如今,漫步在柴巴村,可谓一步一景,中心广场宽敞整洁、文化长廊绿树成荫、文化墙已成网红打卡圣地、羔羊跪乳雕像寓意深刻……
  2020年3月,组织上选派杜卫新同志担任柴巴第三任驻村书记。杜卫新一上任就深入农户,了解村情。因地制宜瞄准了柴巴的乡村旅游,和村两委书记商议着依托柴巴原有景点,提档升级旅游资源,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壮大养殖、种植规模,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为了这份初心和真情,杜卫新走上了日夜兼程的帮扶路。驻村以来,争取集团资金57万元,为环湖北路铺设路肩,绿化游客中心至景观鱼塘道路,打造“不老泉”景点,实施乡村美化提升工程;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37万新修双石庙到蛤蟆嘴洞2.7公里的旅游道路;争取移民项目资金38万元新修二期光伏道路及村内小河道治理;争取社会资金60万元,建成柴巴紫东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为柴巴及周边村庄提供近50个就业岗位;争取常村镇政府资金40万元用于柴巴村民宿发展策划设计;与中旅集团合作,发展“乡村民宿”项目;正在与河南书香书居实业有限公司合作,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一名书屋”民宿项目,把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握住接力棒,当好守门人,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好乡村振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杜卫新郑重地说。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