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从厚重的历史底蕴感悟爱国精神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不论留学人员身在何处,都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回望历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发前进。
  
       汉代的卫青:汉代自刘邦建国以来,屡屡受到北方匈奴的侵扰。而卫青的“龙城之战”打赢了汉代和匈奴的第一个胜仗,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
 
       汉代的霍去病:霍去病在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大破匈奴,史书记载: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曾经汉武帝为了奖励他,给他盖房子,霍去病说了一句名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短短八个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这种为国舍家的耿耿忠心,豪迈慷慨的英雄气概,令人动容。
 
       汉代的李广:也是赫赫有名的“飞将军”,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唐代王昌龄有一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还很廉洁,对部下谦虚和蔼。司马迁称赞他的品德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杜甫有一首《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充分表明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耿耿。他的《出师表》中的两句话可以说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宋的杨家将:一句“清风无佞天波府,满门忠烈杨家将”,更是流传千古、千古传唱。
  
       南宋的岳飞:岳飞精忠报国,不畏金兵强悍与奸臣谗言,在生命危险前不计个人危难,一心要收复故国河山。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奸相秦桧,被后世唾骂,秦桧跪像背后的岳飞墓,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和奸,爱国和卖国,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一语道破。抗日时全国号召要做岳武穆,大家都看过《三毛流浪记》,剧中说:抗战危急,国家需要岳武穆,需要千千万万的岳武穆,大家都要来做岳武穆!这就是爱国精神的动员和号召。
 
       明朝的文天祥:他的《过零汀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汀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终是面南而死,从容就义。
 
       明朝的于谦:为官清正,《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历史上“两袖清风”的典故,说的也是于谦,他有一首《入京诗》: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表现他刚直、廉洁的浩然正气。《明史》评价于谦用了八个字:忠心义烈,日月争光。很到位。
 
       晚清的林则徐: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国家祸福,不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
 
       讲了这么多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可以说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如浪花般逝去,但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在大是大非的决断面前,唯有忠贞爱国才能流芳千古,否则就是遗臭万年。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每一代青年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规划人生、实现梦想。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置身于这样一个历史交汇期,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青年,只有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伟力。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