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同频共振
国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技术进步与管理优化,更离不开精神引领与价值支撑。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塑造企业软实力的两大核心要素,呈现出高度的契合性与协同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而思想政治工作则侧重于通过系统化教育引导,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不偏、立场不变。二者相辅相成,构成国企意识形态建设的“双轮驱动”。
1、推动价值融合:将思想政治要求融入企业文化基因
实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同频共振,关键在于推动价值理念的深度融合。国有企业在构建自身文化体系时,应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融入企业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之中,使政治属性成为企业文化的鲜明底色。
许多国有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将党建理念转化为文化语言的有效路径。例如,一些企业将“两个维护”“四个意识”等政治要求转化为“忠诚担当”“守正创新”的职业品格,并通过制度设计、典型宣传、仪式活动等形式予以固化。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概念替换,而是基于对企业发展规律和职工思想特点的深刻把握,实现政治话语向文化话语的自然过渡。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嵌入思想政治导向,如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中加入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服务大局等软性指标,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具象化、可操作化,增强其现实影响力。
2、构建协同机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双向互动格局
要实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协同,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仍存在“两张皮”现象,即思想政治工作由党群部门独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则由人力资源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缺乏统一规划与资源整合,导致工作重叠或空白。
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从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和评价体系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设计。在组织层面设立跨部门的文化建设协调机构,统筹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各自职责边界与协作流程。在责任落实上推行“一岗双责”,要求各级管理者既要抓业务发展,也要抓思想引导和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纳入领导干部履职评估范围。再次,在考核评价中引入多维指标,既衡量员工的政治素养和纪律意识,也评估其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与践行度,形成双向激励机制。
3、以文化浸润促思想升华:实现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从根本上讲,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思想政治工作,其最终落脚点都是“人”——即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国有企业职工队伍。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关注其精神成长与职业发展需求,避免单向灌输和形式主义倾向。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文化品牌项目,如“工匠精神培育计划”“青年成长营”“道德讲堂”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员工职业生涯全过程。这些项目不仅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还要帮助员工解决思想困惑、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综合素养,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与厚度。
总之,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中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彼此依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只有坚持系统思维,推动理念融合、机制融合、载体融合和队伍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深层目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持久的精神动力。(河南交投港航周阜航道有限公司 王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