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时代先锋 > 先锋文汇 >

“减负”扬帆启新程 “赋能”蓄势谋新篇

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2025年8月,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为基层减负立规,既彰显了党中央纠治顽疾的坚定决心,更为“十五五”良好开局筑牢根基。作为扎根基层的选调生,我深切体会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厚重分量——唯有轻装上阵,才能冲锋在前;必先卸下包袱,方能扛起重任。

以“铁规矩”划红线,筑牢减负堤坝。《若干规定》从文件、会议、考核等7个方面立下21条“硬杠杠”,条条直指基层痛点难点。文件字数“封顶”5000字、年度发文“只减不增”,从源头上遏制“文山”滋生;未经同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批准不得随意召开直达基层的会议,让“会海”围城难题有了破解良方;严禁“千分制”“按月度、季度频繁搞排名通报”,倒逼考核从“看痕迹”回归“重实绩”。这些具体到数字、明确到环节的规定,不是柔性倡议而是刚性约束,为基层干部撑起了“防护盾”。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将“过度留痕增加基层负担”等行为纳入处分范畴,由此形成了“不敢增负、不能增负”的有效闭环。

以“绣花功”抓落实,做实减负成效。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减负不是“剪辫子”式的简单减法,而是用“绣花”功夫精准拆绊、靶向松绑,让干部从冗余负担中解放出来,轻装上阵干实事。要绣好“创新针”破制度藩篱,线上线下联动。线下靠清单明权责,如张家港“三张清单”、南丰镇诉求清单提质效;线上借技术去虚火,像江苏禁基层开发APP、浙滇整合平台、青海优化考核,让“数据跑路”替代“干部跑腿”。要绣密“氛围线”激活力,既减事务也减思想枷锁。赓续“四下基层”传统,如河北干部下基层解难题;同时放权赋能、划清“容错线”,让干部敢作为。要绣实“担当结”明真谛,减负不减责任,让干部聚焦“责任田”。干部需树牢正确政绩观,杜绝“面子工程”,如河南防汛用实时调度取代会议;组织上优化考核,像陕西设个性化指标、湖北精简乡镇考核,以“精准考”促“务实干”。

以“反光镜”常自省,护航减负航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更要认识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仍有反弹回潮的风险,唯有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清醒时刻自省,才能让减负的航船冲破惯性阻力、行稳致远。广西恭城盲目建项目致5.4亿元闲置、黑龙江绥化公安以“战况统计”搞变相考核——这些中央通报的案例警示我们,减负要打“持久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发现一个整治一个”,必须以“零容忍”态度持续亮剑,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基层减负牵动改革发展全局,既是作风建设的抓手,更是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当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纲,严抓常抓不松懈,既解具体难题,更建长效机制;既靠制度束行,也凭思想铸魂。唯有如此,方能让减负成果似繁花遍绽群众身边,使实干担当如种子深植基层沃土,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基层根基,静候为民服务的“幸福之花”处处芬芳。(郑州市新郑市薛店镇草店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杨晓霖)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