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时代先锋 > 党员风采 >

选调札记:用脚步丈量土地 用真心聆听民声

七月的风掠过小马庄,带来一阵青草香,其间夹杂的虫鸣声,让我感受到乡村独有的宁静。去年九月,我背起满载理想和责任的行囊,响应“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跟随乡村振兴的号角,毅然踏上这片黄土地,成为众多“赶路人”中的一员。驻村已有大半年,我逐渐褪去了校园时的青涩,在倾听土地的心跳与乡亲的期盼中不断成长,我不再是过客,而是成了乡村的“扎根人”,感慨颇多,遂写下这篇札记。

丈量屋檐:危房排查中的干群深情。危房排查关乎百姓生命、重如千钧,我和村两委干部们逐户叩门、挨家勘察,走遍小马庄的街头巷尾、角角落落。像孤寡老人、低保户、五保户等等,这些重点人群的屋檐,是我们所到之处目光停留最久、脚步迈得最沉重的,每次要反复进行再摸排、再确认,坚持做到一个都不少、一户都不落下。排查中发现了问题,我们第一时间上报,详实登记、研究评估,不敢有丝毫懈怠。印象最深的是,镇长、村支书和我到李大娘家复核安全隐患时,三位老人正在屋内闲聊,一看到我们像是见到了熟悉的老朋友,一边亲切地打着招呼,一边挪起腿脚不便的身子,硬是拉着我们坐下。我们细细排查了屋子后,镇长指着地上的桶装水:“这水几天了?”李大娘说:“昨天才打回来的”,“要尽快喝,水放时间长了也会变质。”看似寻常的一问一答,却像一枚石子悄然投入我的心湖,漾开层层涟漪。那一瞬间,我触摸到了“干群血肉联系”的真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映照出干部是否真心为民。那声热情的招呼,那份执着的让座,那接受叮嘱时的认真点头,都是无言的最高评价。所谓“安居民生”,并非表格上“危”与“不危”的冰冷勾选,它是有温度的,是一个个家庭赖以遮风避雨的屋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根基,是漂泊游子归来的念想,更是我,一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驻村选调生,愿意用脚步去丈量、用真心去守护的“根”。

守护麦香:秸秆禁烧中的干群合力。夏收时节,麦浪翻滚,金黄的喜悦背后,是严防“一把火”的“神经紧绷”。我加入了禁烧秸秆的村级巡逻队,每天定人、定岗、定时段。红袖章在臂,责任在肩,我与队员们一道顶着晌午的烈日,轮班值守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巡逻车缓慢穿行,我们目光如炬地扫过每一块收割后的麦茬地,确保这方热土上空始终是澄澈的蓝天。村支书特意带我走遍全村大大小小的地块,脚下的田埂,他都如数家珍,这是王家的,那是赵家的,这块地适合种小麦玉米,那块地适合种花生红薯......每一处转弯,每一片洼地,都刻在他脑子里。我们在村里悬挂起醒目的横幅,墙上张贴着通俗易懂的标语,挨家挨户敲门讲解禁烧政策和秸秆焚烧的危害,让户户知政策、人人守规矩,把口号变成共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巡逻队伍与村民之间,悄然建立起一种无声的默契与联动。看到我们巡逻的身影,田间劳作的乡亲们会主动挥手示意;发现可疑的烟雾,总有热心村民第一时间电话告知;入户讲解禁烧政策时,群众会笑盈盈地递来一杯水。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这份合力,让禁烧秸秆宣传工作取得了成效,空气中弥漫的,是丰收的麦香,而非焦糊的烟尘。

知行互鉴:党校学习中的理论升华。今年五月,我有幸走进党校课堂,进行了一次宝贵的“思想充电”。在这里,我系统深入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逐字逐句研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刻内涵,反复咀嚼着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每一次学习,都像一次精神的洗礼,涤荡心灵,让我对政治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的理解更加刻骨铭心。课堂上,我如饥似渴地聆听着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授课;研讨交流时,我踊跃发言,把自己在基层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惑,特别是关于“如何做好一名扎根泥土的年轻干部”的体会与思考,与经验丰富的前辈们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在交锋中迸溅,实践的困惑在探讨中廓清。这次学习培训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政治站位,划清了纪律红线、筑牢了思想堤坝,如同在胸中点燃了一团火,让我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信念更加坚定,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滚烫的使命感,前所未有地在心中澎湃着、激荡着。

回望这段扎根的日子,危房排查时细心谨慎,禁烧巡逻时不忘日夜,党校学习时如饥似渴,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驻村生活并非想象中的田园诗意,而是充满了琐碎与挑战。我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用心聆听乡亲们的淳朴话语,用文字记录村落的烟火气息。如今,我读懂了这片厚重土地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驻村工作纵然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群众的柴米油盐、安危冷暖,桩桩件件都非小事,汇聚起来便是国泰民安的根基。我将继续把个人奋斗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坚定地做心怀赤诚、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赶路人”,星光不负赶路人,让青春的汗水浇灌出梦想的花朵,让年轻的生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绽放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最美光彩!(新郑市薛店镇小马庄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庞博文)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