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观“军”:选调生与“军民情”的双向奔赴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身处新郑市辛店镇史庄村这片浸润着奋斗热土的我,仰望军旗猎猎,内心激荡强烈共鸣。这场属于人民军队的盛大节日,不仅是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新时代奋斗者精神坐标的鲜明昭示。对于扎根基层的选调生而言,基层沃野正是我们锤炼党性、践行初心的“新战场”,我们将以军魂为镜鉴,汲取强大精神滋养,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铸忠诚之魂,锚定为民坐标。人民军队98载辉煌历程,铸就的最核心品质就是“听党指挥、绝对忠诚”,这深刻启着选调生在基层的每一步成长,都必须以坚如磐石的政治信仰为根基。身处服务群众最前沿,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系统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核心要义,正如军队建设所昭示的,“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才会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唯有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中保持政治定力,确保服务人民的航向永不偏离。
融鱼水之情,点燃治理引擎。“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辉史诗。这种“军民鱼水情”所蕴含的紧密联系,为选调生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方法论启示。基层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其核心在于构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深刻体悟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属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沉下身子深入理解村民的“急难愁盼”,将政策的温度精准传递到每家每户,并善于学习军队在组织动员、凝聚共识方面的优良传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扬奋进之帆,书写振兴答卷。“九十八载风雨征程,九十八载砥砺前行”,人民军队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永不懈怠、永不停步的奋斗史。当前,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呼唤着像军人一样充满血性、敢于担当的奋斗者,选调生作为年轻干部队伍中的“先锋队”,更应以“赶考”的心态积极投身基层实践。我们面对的“新战场”,是推动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能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任务,这要求我们发扬军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过硬作风,勇于在矛盾集中的地方啃硬骨头,在任务繁重的一线扛重担子,这种“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回应时代召唤、交出合格答卷的唯一路径。
仰望八一军旗,汲取信仰的力量;扎根史庄沃野,践行奉献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我将永远铭记人民军队“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光荣传统,将“绝对忠诚”融入血脉,将“军民情深”刻在心间,将“赶考奋斗”付诸行动!(新郑市辛店镇史庄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刘佳昆)
上一篇:选调札记:让青春在泥土里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