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滚滚祭英烈 初心如炬照征程——阅兵观后感(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王臣义)
2025年9月3日,我坐在电视机前,与十四亿同胞一起,怀着滚烫的心情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盛大阅兵。当五星红旗在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冉冉升起,当三军仪仗铿锵有力的步伐踏过长安街,当新型主战坦克、预警机、战略导弹车铁流滚滚驶过天安门广场,我心潮澎湃,难以自抑。作为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党支部书记,一名80后党员,我仿佛穿过历史烟云,与80年前倒在白山黑水、太行山上、长江两岸的3500万英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八十年山河浩荡,胜利写在每一道车辙里。1945—2025年,整整八十年。八十载春秋,足以让青丝成雪,也足以让贫弱走向富强。今天,当礼炮齐鸣,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至杆顶,我仿佛听见卢沟桥的枪声、平型关的号角、台儿庄的呐喊,从历史的深处呼啸而来。它们没有在岁月里褪色,反而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闪耀出更加刺目的光芒。阅兵分列式上,年轻战士的眼神坚毅如炬,他们用正步丈量着从苦难到辉煌的里程,用脊梁撑起“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的铮铮誓言。
东风-5C昂首问天,告诉世界什么叫“真理在射程之内”。当“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压轴出场,镜头掠过那冷峻的弹体,我的呼吸骤然收紧——这不是简单的钢铁森林,而是中华民族用八十年的屈辱与抗争、七十多年的建设与改革、四十多年的开放与创新,浇铸出的和平盾牌。我想起1999年驻南联盟使馆被炸时的义愤填膺,想起2001年南海撞机时的怒发冲冠,想起那些年我们用“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去追赶“飞机加大炮”的差距。今天,当“东风-5C”在阳光下闪耀着苍绿的光,我读懂了什么叫“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更读懂了什么叫“和平必须以强大为底”。因为真理,永远在射程之内;尊严,永远在实力之上。
没有老兵方队,却处处是老兵的传人。有人问:这次阅兵为何不见老兵车辆?我却热泪盈眶——正是因为一代代老兵早已把精神镌刻在后来人的骨骼里。看那一张张20岁出头的面庞,步伐铿锵、目光如炬,他们不就是老兵的“青春反照”?看那无人作战模块里的操作手,指尖轻点即可决胜千里,他们不就是老兵的“智慧升级”?老兵不死,只是化作了每一次齐步落地的震响,化作了每一枚导弹腾空的呼啸,化作了每一位党员胸口的党徽光芒。当老兵在观礼台上颤颤巍巍地敬礼,新兵在方阵里铿锵有力地回礼,这一敬一回之间,便是中国军人精神的永恒接力。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当14道彩烟在蓝天勾勒出壮美的画卷,当和平鸽腾空而起,当《歌唱祖国》的旋律响彻云霄,我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80年,山河已无恙;80年,人间换新颜。但我知道,和平从不是理所当然,强大也不是一劳永逸。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愿以余生为笔,以初心为墨,把今天的所见所思写成党课讲稿,把阅兵传递的精神火种播撒到更多人心田。因为我坚信:只要14亿中国人赓续抗战精神,只要人民军队永远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