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师:教师节里的一堂“必修课”
提及教师节,人们总会先想到三尺讲台前的耕耘者。但翻开历史长卷便知,真正推动时代向前的智慧,从来不只诞生于书斋与课堂,更蕴藏在亿万人民的实践之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深刻论断,不仅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指明了我们“拜师学艺”的方向——以人民为师,是读懂中国、走好前路的“必修课”。
人民是历史的“执笔人”,更是最鲜活的“教材”。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万众同心,到万里长城由无数工匠双手筑就的千年奇迹;从革命年代百姓用小推车推出的胜利,到改革开放时期个体户敢闯敢试点燃的市场活力;再到新时代塞罕坝人用三代坚守织就的绿色屏障、脱贫攻坚战场上村民与干部携手蹚出的致富新路……每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每一次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背后都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凝聚与行动伟力。他们没有留下姓名,却以最朴素的坚守、最务实的创新,写下了历史的每一个篇章,这些实践远比教科书更生动、更深刻,是我们汲取力量的源泉。
以人民为师,核心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从历史的“创造者”身上学真招。古有“拜农为师”察农时、知农事的传统,今有“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本质都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那些真正解决了民生难题的政策,那些扎根大地的创新成果,无一不是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的结果。当我们把人民的“急难愁盼”当成“课题”,把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出的“金点子”当成“答案”,才能学到干事创业的“真本领”,才能让自己的工作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顺应人民的期待。
教师节致敬“人民教师”,更是致敬“历史创造者”身上那股“向下扎根”的精神。教师的使命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人民则用实践告诉我们“道在何方、业如何创、惑从何解”——他们用双手托举发展,用智慧点亮未来,用行动诠释着“历史由谁书写、事业靠谁推进”。在这个属于教育者的节日里,我们既要感谢讲台上传道的师者,更要铭记身边每一位用行动“授课”的人民:是快递小哥在街巷间织就便民网络,是环卫工人守护城市的整洁,是普通工匠在岗位上追求精益求精……他们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也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值得学习的“老师”。
以人民为师,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指南。承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就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敬畏之心、学习之心;践行以人民为师,就要把人民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这既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践行,也是对历史规律的尊重,更是对这个时代最真诚的致敬。(河南省新郑市委组织部 谭晓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