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综合党建 > 综合资讯 >

南召县留山镇:新时代人民好支书——朱三明

“三明、三明,赶紧过来送我去住院吧,估计这回我活不到天明了!棺材、衣裳你该安排安排吧。”9月21日凌晨,南召县留山镇玲珑山村五保户朱三顺因心脏病诱发从脚脖到大腿水肿,向支部书记朱三明“交代后事”。朱三明连夜开车带朱三顺到留山镇卫生院就诊,一切安排妥当已是凌晨2点,因放心不下,朱三明陪护朱三顺到天亮……

在伏牛山余脉的玲珑山麓,南召县留山镇玲珑山村的沃土上,朱三明以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破解难题,成为村民心中名副其实的"新时代人民好支书"。多年来,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带领玲珑山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用行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责任与担当。

临危受命:扛起山村发展重任

朱三明与玲珑山村的羁绊,始于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在担任村支书之前,他早已是村里的"热心人",既是村电工又是远近有名的朱氏“山漆匠”传承人。邻里纠纷调解有他的身影,生产难题破解有他的思路,谁家婚丧嫁娶,支客一角他是全村群众心中的“不二”人选,村民们对这位懂农业、善经营、有情怀的本地人充满信任。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朱三明面对的是山村发展的诸多困境: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收入来源单一,农产品销路狭窄,基础设施亟待完善。他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带着"问题清单"开启了走访之路,用一个月时间走遍全村每一户人家,把村民的诉求、土地的条件、资源的禀赋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最终凝练出"党建引领、产业筑基、服务暖心"的发展思路。他在党员大会上说:"群众选我当支书,是把好日子的希望交给了我,我必须把这份信任扛在肩上。"

产业突围:铺就富民强村之路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这是朱三明始终坚信的道理。2018年4月,他牵头成立南召县留山镇玲珑山村惠民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社,亲自担任法定代表人,带领村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整合村内分散土地资源,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和销售渠道,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民"单打独斗"的困境。

针对玲珑山村的自然条件,朱三明主导确立了"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的产业布局。留山镇是我国最大的皂角加工集散地,他引导村民种植皂角和辛夷等中药材,提高群众收入。依托金豆皂业、皂角加工厂、栗庄养猪场和响水河养猪场等村内企业,帮扶带动群众,使产业规模日趋壮大,生产效益不断提升,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民生为本:筑牢服务群众之基

2021年9月24日8时—25日9时,南召县留山镇遭遇了一场百年来罕见的特大暴雨,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到处是基础设施被冲毁、农田、树木被淹、被冲毁、房屋倒塌;电力、通讯全部中断,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朱三明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组织成立了30人应急抢险突击队,明确队长、副队长责任和义务;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大喇叭、敲锣、拉警报、打电话、关注微信群等特殊信号,来提醒警示群众加强警戒、转移避险。同时各组备足防汛料物;沙袋、铁铣、矿灯、麻绳、铁丝、沙土、大型铲车等;组织各组负责人进行巡逻、查看,发现问题,及时救援,同时号召和告诫群众,注意安全、及时转移和开展生产自救工作。

灾情发生的当晚,玲珑山村处于暴雨中心带,朱三明带领玲珑山村全体村、组干部一夜未睡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当晚后半夜,因洪水超出河道后漫延至村部大门口外水深达2尺多深,顾不上自家和村委成员张守俭、张延荣、朱广峰共4辆私家车被淹的财产损失,含泪去叫醒受灾群众,去转移群众,去转移群众财产。雨情稍有减弱,便与镇领导干部深入到各组群众家中、田间地头、河道桥梁等地查看灾情,做好灾情统计,转移群众财产,教育引导鼓励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支书心里装着群众,群众眼里就有支书。"这是玲珑山村村民常说的一句话。朱三明始终把民生实事放在首位,从村民最关心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入手,逐项推进解决。

在9.24洪灾中玲珑山村受灾严重,村组道路及多处桥梁被冲毁,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他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项目资金,进行灾后重建,修复响水河1.7公里入组路,重修关帝爷桥、栗庄桥、袁庄组桥、袁庄组南桥、大庄组护河堤、吴沟桥护河堤,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他提出以栗庄组森林村庄创建为契机,着力打造栗庄人居环境示范点。该项目总投资六百万元,主要包括道路升级改造、重建护河堤、铺设管道、河道清淤、墙体粉刷及绿化亮化等。以栗庄人居环境示范点为标准,要求全村持续开展“六乱六清”活动,对村庄道路、房前屋后及河道进行彻底的打扫,使家家户户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他带头清理村内杂物,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治理,打造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对村里的困难群众,朱三明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自己结对帮扶1户五保户和4户困难家庭,定期上门走访,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无论是老人看病需要陪同、孩子上学需要帮助,还是农户生产遇到阻碍,只要找到朱三明,他都一一回应、全力解决。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的工作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愈发紧密。

初心如磐:彰显基层书记本色

2023年8月,在留山镇夏季开展的“液化气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活动中,朱三明同志带领党员干部逐户排查并登记造册,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灶。“细查气罐使用年限,细查气罐与气管连接头是否松动,细查减压阀是否灵敏,细查气管是否老化,细查灶具是否‘带病作业’,细查罐、管、灶放置是否安全”,做到”无死角、无漏洞、无隐患、无空白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零风险”。

经过走访排查,玲珑山村在册住户418户,常年在外263户,常住155户。为了做细做实,分类造册,把常驻的155户划为重点户,为重点整改对象,其余263户为常态化监测对象户。常驻的155户中,大多数是“老少之家”,部分家庭使用燃具不规范,灶具周边还存放有易燃物品。

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在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化解风险,使群众早日使用上“平安灶、放心灶”。朱三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说,不能让群众守着“定时炸弹”过日子。

“一刀切,把155户液化气管线全部更换,绝不留任何后遗症!”朱三明不等不靠不要,自掏腰包,拿出三千多元,购买了155套液化气金属软管、减压阀及接头。

在家里的村民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更换灶具的任务又落在朱三明和村干部张守俭的肩上。狭小的厨房里闷热难耐,不大一会就汗流浃背,更换液化气金属软管需要扩大大理石穿管孔,蹲着、趴着、跪着,操作起来让人十分难受,满头汗水蜇得双眼涩渍,用手一擦,一脸油灰。

群众说,没忘疫情肆虐时,朱三明捐款两千元,用于购买防控物资,并与村里的党员干部日夜值守在防控一线,用生命保护生命。现在,朱支书又带领党员干部不顾天气炎热,奔波在安全排查一线,用实际行动筑牢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防线。

作为玲珑山村民委员会的法定代表人,朱三明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凡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合作社经营中,他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在村务决策中,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让每一项决策都符合群众利益。

多年来,朱三明很少有休息日,村里的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002年被评为南召县优秀农电工;2009年、2012年南召县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2015年、2017年南召县标兵村党支部书记;2024年3月南召县优秀县人大代表。有人问他累不累,他笑着回答:"看到村民的腰包鼓了、笑脸多了,再累也值得。"他用实干担当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更让村党支部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从牵头成立合作社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从改善基础设施到服务群众生活,朱三明以初心践行使命,用实干书写担当。在玲珑山村的发展史上,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他彰显了"人民好支书"的鲜明本色。(唐海峰)

责任编辑:王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