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综合党建 > 综合资讯 >

南召贾生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今年国庆节假期期间,南召县太山庙乡包坪村石灰窑组农民贾生先不断地收到来自外地朋友的联系,“老贾,苹果熟没有?近日我想带孩子和朋友们去你的苹果采摘园玩。”“老贾,今年种倭瓜没有,近日去摘苹果,想顺便摘几个倭瓜吃。”贾生先感慨地说,“家庭条件好了,这几年来亲戚朋友们也多了”。

今年近60岁的贾生先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石灰窑组位于包坪村的东北部,与方城县广阳镇北张庄村搭界,在太山庙乡人们的心中,石灰窑组是典型的山中村。贾生先和乡亲们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这些年,年轻人都在外买房了,在这里生活的都是留守老人。”贾生先说。

从S231公路横山村路口驱车往东两公里左右,从横山小学门前往东穿越南召和方城等地域,一条全程约10公里的水泥路可到达包坪村石灰窑组贾生先的门前。贾生先的家位于村庄西边,他家的采摘园就在自家房后。在贾生先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对门口的竹子,和门右边水缸里的莲叶,金秋十月的莲叶显得格外挺拔和浓绿。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贾生先家的大门。门口瓷砖质地上有副对联,上联是“穷在大街无人问”,下联是“富在深山有远亲”,横批“科技兴家”,门框右上角“三等功臣之家”的奖牌闪闪发光。

往事不堪回首。贾生先共姊妹九人,弟兄六人,他排行老五。“那时候条件艰苦,哥哥们成家后都另立门户,我和小兄弟与老母亲一起生活。”说起过去,贾生先充满了痛苦。

“那时候真是穷啊,我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把我拉扯大,姊妹们多,负担大。年龄大的成家后,自家都生活紧张,很难帮补我和母亲。我现在住的房子是我结婚时亲手盖起来的。挖地基是我一个人干的,墙是我亲自垒起来的,建房的瓦也是我亲手烧窑制出来的。那时农村还没有平房,更不要说建楼房了。做瓦那年,逢夏季多雨,我住在窑场里的大棚里,天气潮湿,每天打地铺,铺盖每天都湿淋淋的,那年落了个风湿病。二十多岁,还没结婚时就腰痛,婚后痛得很了,去医院一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

“建房时,我学会了木工活,我家的门窗都是我自己做的,请不起木匠,只有自己学了。当时流行小柴窗户,也就是过去的小木窗,我建房时,做了大玻璃窗,别人都笑话我不懂得建房,结果,这门窗几十年不落后,前几年我才更换了门窗。”说起自己的创新,贾生先满脸的骄傲。

“一个人建起三间房子,可想而知有多艰难。墙和门窗弄好后,上梁、上瓦时我才请亲戚们帮忙。人穷,找人帮忙时多次碰壁,那也不行,有时只有厚着脸皮找人无偿帮忙。那时小工的工钱是每天一块五(一元五角),大工的工钱是三块多。我当时建房工钱200多元都出不起。我说的似乎有点抽象,说个能理解的事,那时农村红白事递礼,礼金是五元钱,十元钱是大礼。可想就知道当时200元钱的分量了。”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结婚前,贾生先的二哥因病去世,他嫂子留下孩子改嫁。贾生先和母亲一道担起了养这个孩子的重担,供孩子上中学,考大学,直到孩子在大学期间当兵入伍。  

农历1989年11月份,贾生先与邻村姑娘结婚,1990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夭折,加重了妻子的病情,从此,妻子精神抑郁至今。家庭的重担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活下去,上有母亲,下有儿子,这些年,贾生先一直在鼓励自己。自患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后,他决定在家发展林果业壮大经济。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太山庙乡大力发展林果业,是南阳市有名的“宛北苹果之乡”。他认为尽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太山庙乡的林果业虽衰败,但只要有技术,发展新品种,种苹果仍可赚钱。2013年,贾生先在建门楼时,有感而发,在自家的大门上贴上了“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瓷砖对联,以“科技兴家”的横批指明今后发展的方向。2015年春,贾生先种了8亩地的苹果树,为今日的经济收入奠定了基础。

党的阳光耀山乡。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展开。2018年,贾生先因肢体残四级,其妻张德珍精神残三级,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俺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党和政府落实了帮扶政策,俺家享受到了到户增收、小额贷款、七改一增、危房改造等帮扶政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屋里明亮了,院子里地坪硬化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我特意在大门前种了竹子,寓意着生活水平进步提升,生活安宁幸福。”

“自从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俺家也热闹了。帮扶人和南召县农商行驻村工作队领导们不断来我家里嘘寒问暖、出谋划策发展经济,助力我脱贫致富。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俺家打了水井,解决了果园用水问题。每年驻村工作队都要帮俺推销苹果,俺家的苹果在百里范围内也出了名。每年的秋季,来俺家苹果采摘园的城里人络绎不绝,咋说里?尽管俺的采摘园有点偏远,但路好,这里背靠九里山,山上有韩信寨、楚长城,又邻方城县广阳镇的三贤山风景区。城里人三五成群,来体验一下农家乐,顺便带走些黄花苗(蒲公英)、倭瓜、红薯、花生、土鸡、土鸡蛋等尝尝鲜。他们来一回后,都成了回头客。”

“脱贫期间,我又做了手术,医治了强直性脊柱炎和股骨头坏死病。自我感觉精气神好了,腰杆子也直了。政府帮咱脱了贫,咱也不能躺平不干吧?这几年,我加大了对果园的投入,为提升果园管理技术,我多次到山东、辽宁等地学习技术。我研究了过去果树衰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追求果树矮化而没有乔化。这几年,我的果树都实行了乔化,果树长势好,产量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脱贫后的贾生先生活有了阳光,奋斗有了动力。他以苹果园为纸,以辛勤耕耘为笔,描绘出了自己人生的幸福蓝图。

“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和我家第二次生命。”党和政府的关怀增加了我生活的动力。现在儿子在外打工,准备买房娶妻,我在家管理着苹果园,有稳定的收入。这几年,我又租了乡亲们的一些地,种植丹参和山楂树,已见成效。前年俺家还有一件喜事,侄娃在部队立了个三等功,县、乡领导到俺家来慰问,给俺挂了个金灿灿的奖牌,俺也是光荣的军属哩!”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贾生先种植苹果树,发展林果业走上了致富路。他说,下一步发展果园种植中草药、花生等模式,让有限的土地面积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作用。

“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赢得他人的重视。小至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贾生先深有感触地说。(徐培)

责任编辑:主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