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洛龙区: 探索新时代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近年来,为打通社会治理最末端,洛龙区委以小区党建为切入点,健全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因地制宜探索工作模式、创新工作举措,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强化引领,培育小区党建“主心骨”
区委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系统工程,着力培育小区党支部政治领导力、组织动员力、治理管控力、统筹协调力、宣传引导力。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在总结先行试点街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科学谋划,制定《中共洛龙区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小区党建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强党对小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小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让小区党支部“为党守阵地、为自治把方向、为小区扬正气、为邻里办实事”。二是织密覆盖网络。根据城市小区党员分布情况,明确党员3人以上单独成立党支部,党员不足3人就近成立联合党支部,并灵活设立兼合式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建立小区党支部34个,实现小区党支部全覆盖。同时优先推选群众信得过、服务有能力、治理有办法的在职或退休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以楼栋分布下设党小组,将小区在职、退休、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支部管理。三是夯实各类保障。依托网格党支部,整合共享小区社区用房、物业用房等资源,积极协调邻里中心办公用房8574平方米,打造小区邻里中心19个,配套教育、医疗、助老、商业、文体5类服务形态及若干衍生业态,打造15分钟居民生活圈,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享受到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的“一站式”服务。
二、做实融合,破解城市治理“疑难症”
区委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紧盯小区治理中的“城市病”,通过推动“党支部与业委会深度融合”“建设红色业委会”等方式,筑牢城市治理的“主阵地”。一是在融合上做文章。大力推动党支部与业委会深度融合,倡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在小区党支部主导下,督促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发动小区居民、物业、业委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推动小区面貌大改变、小区服务大升级、居民幸福指数大提升。二是在协商上下功夫。建立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等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席会,为服务小区居民、规范管理小区事务搭建平台。开元路街道元华国际小区党支部先后发挥润滑剂、连接器的作用,建立由党支部主持的小区自治管理多方联席例会制度,先后解决活动场所不足、停车难、信访矛盾多、业主与物业难调和等多方面问题,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全面显现。三是在共议上出实招。建立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事务共商“圆桌议事会”、解决问题“现场办公会”的小区共商共议制度,一年来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300余条,发布动态信息3324条,协调解决辖区内各类问题121项。
三、服务下沉,实现党员群众“零距离”
区委采取措施不断强化服务下沉,紧盯群众需求精准发力,以治理成效好不好,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强不强,作为检验小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一是清单式联建联办项目。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制度,社区党组织带领小区党支部和驻区单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开展项目共担共办活动。一年来共签订需求清单134个、资源清单118个,建立项目清单106个,完成项目96个,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320余个,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德治、法治,传递社会正能量。二是点单式办理惠民实事。依托小区党群之家,发挥小区党员干部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政策咨询和专业调解能力等优势资源,做到矛盾纠纷不出小区、便民服务沉在小区。定鼎门社区的4个小区党支部以“给群众最满意的服务”为宗旨,点单办理群众需求,联合河科大三附院、新区人民医院等,培养全科医生并反哺小区,实现医疗服务小区“零距离”。三是菜单式构建长效体系。大力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活动,标准化制定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单、介绍信以及服务群众登记表,设立社区治理协助岗位、结对帮困岗位、便民服务岗位、青春助跑岗位等7大项岗位31个具体项目,全区121个机关党组织,2245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领办社区议事员等30余个具体服务项目,办理惠民实事4700余件,惠及社区群众12800余人。通过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引导小区业主制定居民公约、带头遵守居民公约、主动维护居民公约,形成了“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是家人”的“零距离”新型党群关系,打通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
上一篇: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同走上小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