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马家父女同心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
发布时间:2020-04-15 来源:河南党建新闻网 浏览: 次
父女成战友,同心共抗疫
——记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马家父女同心抗击新冠肺炎阻击战
庚子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春团圆的氛围。在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马建伟和马亚楠父女“逆流而上”,父亲保卫家乡、女儿驰援武汉,并肩“作战”在相距千里的战场上,以赤诚之心和实际行动,演绎了当代“上阵父女兵”的新篇章。


马建伟,1969年生,1998年入党, 2018年任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重渡村党支部书记,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带领着党员干部一边在前线抗击疫情,一边在后方保障群众物资供应,守护着全村1620口人的平安。
虎父无犬女,在他的影响和支持下,他的女儿马亚楠,28岁,河南省栾川县中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也是一个两岁女儿的年轻妈妈,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毅然决然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指印,穿上战袍,驰援前线,与亿万同胞站在一起,救死扶伤,与病毒抗争。
庚子年初,马家“父女”成为了特殊的“战友”,成为了老马家的骄傲,也成为了整个重渡大地、整个栾川的骄傲。
“守护好重渡沟,保护重渡人平安,才是他这个支部书记最大的事”
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24日,洛阳市出现第一例病例,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河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天下午,刚参加完重渡沟管委会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的马建伟,顾不得春节团聚,立即组织所有村组干部及党员召开疫情防控紧急会议,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项防控措施具体到人,加设2个防控卡点,将春节值班地点前移至重渡沟风景区大门口;扩充值班人员,村组干部全员上岗;328家庭宾馆、影院等娱乐场所一律关停;群众一律不得外出,不得扎堆,不得走亲访友……
随着上级一道道战令的下达,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而经过二十余年发展的重渡村又是全国闻名的旅游乡村,年接待游客80余万人,疫情防控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马建伟明白:今年春节,守护好重渡沟,保护重渡人平安才是他这个支部书记最大的事。
“从现在开始,党员全部上。”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为了加强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马建伟接连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安排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党员全员上阵,分散于值班卡点、消毒消杀、疫情宣传、人员排查、落实隔离措施等工作岗位上,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村一条条疫情宣传横幅悬挂起来,一个个家庭宾馆停止营业,一户户群众自愿“宅家”,随处可见的是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使全村疫情得到了有效的管控,使党旗在第一时间飘扬在疫情防控斗争的第一线。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入党22年,背了无数遍的入党誓词早已成为了马建伟的人生追求。为了实现全民防控,打一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马建伟凡事亲力亲为,做好表率,不仅当好“指挥员”,还带头做“守门员”、“防疫员”。24小时轮流值班,他或许全天都在,夜以继日;村里返乡每一个人他都要掌握其动向和健康状况,或是劝返或是隔离;每一个场所他都要走到,背起消毒喷箱亲自消毒消杀;每一户隔离人家他都要看望,让他们安心“宅”家,有事说话;每一个贫困群众他都要慰问,送去粮食、口罩,让他们保重身体……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的最艰难的第一个星期,马建伟以身作则,带领着村组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前,在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切实做到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筑牢了一道坚实的防控防线。
“民以食为天,只有人心稳,疫情防控才能稳稳推进。”
前方有力量,后方有关怀。群众思想意识、防护意识提高了,村内菜场、商店关门了,但家中囤的“年货”眼看就要告急。


“民以食为天,只有人心稳,疫情防控才能稳稳推进。”为了避免疫情期间人员的流动,马建伟决定为全村群众做“代购”,决定一经提出,“两委”班子、党员干部纷纷响应,自行组成志愿者采购队伍,党员叶献宾自愿提供采购车辆,就这样在马建伟的带领下,党员干部们干起了“赔本生意”。从2月1日起,他们每天晚上利用值班换岗的时间收集登记群众的“订单”,由于疫情期间高速路段封闭,他们需要驱车低速往返百余公里的栾川县城为群众采购物资,每隔两天采购一次,这些物资包括粮油、日用品、药物,甚至婴儿的奶嘴,只要是群众的要求,他们都一定要买到。疫情期间很多商店都关了门,他们只好挨个街道寻找,哪里商店还营业,哪菜场的菜更便宜,哪里能买来群众需要买的东西,哪里还有卖口罩、体温计……,栾川县城的超市、菜场、药店的运营情况,他们摸得门儿清。
疫情防控以来,马建伟带领着党员干部一边在前线“打仗”,一边在后方为干群供给物资。由于疫情的持续,很多群众“待业”在家,没了收入,“有的东西太贵了,也不是很新鲜”,为了帮群众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新鲜食物,马建伟甚至自掏腰包租车,驱车到洛阳市区为群众采购。在疫情持续的近2个多月中,马建伟带领着党员干部来回穿梭与栾川县城、洛阳市区有几十次,为群众采购物资达26万元,使全村368户群众能够稳稳的“宅”在家中。
“早上八点在家走,下午回来四五点了,再把采购的物品一家一家分分都六七点了,”每次采购回来后,为了保证食物的新鲜,必须当天“配送”至村民手中,再凭购物小票进行结算。“我们的党员干部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作用非常大,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作为党员的使命,为群众采购将会持续到疫情彻底结束。”马建伟说道。
“我是白衣天使,我要体现我的价值,今天终于实现了。”
今年春节,对马亚楠来说也是特别的一年,年前医院任务的繁重,马亚楠连续值班,直到到年三十。
同样是在1月25日(大年初一),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的马亚楠,又接到医院紧急协调组建感染科的消息,迅速成为疫情突击队第一梯队队员,每天培训新冠疫情防控知识、值班值守接待病人是她新年的第一项工作,发热门诊和感染科成为了她的“家”,没有一天陪伴父母和女儿,有的只是电话里的慰问和叮咛。


当得知父亲这些天鞍前马后的为群众采购生活用品,她不免埋怨道:“也不知道别的村咋样,是不是就重渡沟的人天天缺吃的?”。可是埋怨归埋怨,心疼归心疼,她知道父亲的初心,她更知道父亲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父亲,更是乡亲们的支书,在心底里他更是为父亲感到骄傲。
而同样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看着新闻上病例数量的与日俱增,看着荧幕上各地的医护人员陆续驰援一线开展救援,再看看父亲为了乡亲们的平安健康而做的种种“小事”,内心也萌生了驰援前线,救死扶伤,成为众多白衣天使中的一份子的心愿。在这样初心的促使下,终于在2月1日,马亚楠同栾川县中医院其他24名医护人员递交了请战书上,并在请战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郑重承诺:我自愿加入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无论前方艰难险阻,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早日夺取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疫情面前,义无反顾,勇于担当,听从召唤,勇往直前,不畏生死。
“我是白衣天使,我要体现我的价值,今天终于实现了。”2月9日清晨7点,马亚楠接到医院的援鄂报名通知,她即兴奋又激动,毫不犹豫第一时间举勇敢的手,加入到援鄂医疗队。
疫情就是命令,半个小时就要集合完毕,她急匆匆骑电车的回家收拾行李,瞒着婆婆说是到洛阳河科大一附院学习一个月,便毅然决然奔向医院,留下不到两岁的女儿给婆婆照顾。
临出发前,她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爸,我要去湖北了,今天就走。”“你现在去那干啥,不知道那疫情严重啊!”事先不知情的马建伟随口而出,但很快似乎又明白过来什么,“那儿的医护人员不够,我们要去支援!”马亚楠哽咽道。沉默了一会儿马建伟说道:“那你去吧,家里安排好,到那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我就不去送你了,村里我还得上门给大家统计明天要买的东西,去了给你们添乱”,他想多说几句,但听着女儿那边慌忙的跑步声,怕耽误了女儿出发的时间,就挂断了电话。随即又给女儿发去微信,为女儿壮行:“你能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爱心,为栾川和你们医院争光,你是最棒的,但一定要注意安全,爸爸永远爱你!”此时,老父亲眼里打转许久泪水终于还是滴在了手机屏幕上,是对女儿的担心,也是为女儿骄傲。 抹去眼泪,他又继续到另一家统计采购物资了。


疫情防控十多天了,马建伟作为支部书记身兼数职,工作的辛劳,责任的重大,都没使他这铁骨男儿流露出一丝“脆弱”。作为父亲,他有很多不舍,他深知病毒的厉害、疫情的危险;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深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病毒面前,更不能畏惧,女儿作为医护人员,此时不去,更待何时。
当天下午,马亚楠和中医院其他5名逆行勇士搭乘远行的航班,飞往疫情中心武汉。后来栾川六勇士的事迹上了新闻,重渡沟的乡亲们也陆续听说了亚楠出征的消息,有不少问的,马建伟也只是说,“她是一名医务人员,去是应该的。”
得知此消息后,重渡沟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到马建伟的家中看望,亚楠的爷爷说:“我主要是老了,要是还年轻有本事,国家需要我也去。”
马家父女的事迹把大家的心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全村村民对这么一个勇敢的女儿多了一份牵挂,对远在武汉却深处水深火热的同胞们多了一份牵挂,在他们的感召下,全村有194口人自愿发起为武汉捐款,这中间不仅有党员、退伍军人、人民教师,还有群众、学生和贫困户,不仅有年仅80岁的老人,也有小到1岁捐出1元钱的幼童,点点心意拼凑了25571元,这笔资金作为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项资金由重渡村党支部捐往了武汉市慈善总会。


父亲是乡亲们的后盾,而乡亲们、家人和党委、政府也是马亚楠的后盾,使她无后顾之忧,能安安心心在前线开展救援。
“我在前线抗疫,你在家守护咱重渡沟,咱都加油啊!”
基层的医疗经验根本不足以应付如此高等级的救治过程和这么严格的防护要求,抵达武汉后,马亚楠和队友们先是在酒店参加了3天的岗前培训,在经过反复练习、考核、评定之后,于2月14日早晨8时,他们作为河南医疗队的第三组A组队员,正式进入武汉青山区方舱医院A舱开展工作,也是在这一天马亚楠向援鄂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火线入党。


方舱医院接诊的都是核酸检测为阳性的确诊患者,所以就对医护人员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护理工作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他们每天轮流工作6个小时,中途不能进食,也不能上厕所,至少12次洗手消杀毒。由于每穿脱一次防护服要经历10多个步骤,为了能节省穿防护服的时间,马亚楠也顾不得形象,把原本已经后移的发际线又剃掉了一圈。在救治期间,因为接收的不少患者不单单是得了新冠肺炎,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等疾病,马亚楠除了要做好病人的护理,做好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外,还被分配在医疗队的护理组,承担着驰援武汉全体医护人员抗击肺炎疫情日常护理工作,确保医护人员不被感染。
“彼此之间的骄傲,爸爸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全家早日相聚。”这是在入舱第一天,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的马亚楠,在微信上写下的一句话。


而远在千里之外家乡的父亲,依旧在抗击疫情的基层一线坚守着。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开始,马建伟除了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外,抓住有力时机和政策安排部署重点工程项目、村庄绿化、家庭宾馆开业迎宾等工作,为疫情胜利之时重渡沟风景区重新开业做准备,也使重渡村的发展从“按住暂停”逐步向“重启恢复”转变。
每当夜深人静了,马建伟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在床上时,他都会习惯性的拿着手机给女儿发一条信息,最后一句话都是这样说的:女儿抗疫在一线,老父坚守护家园。女儿也回复到:“我在前线抗疫,你在家守护咱重渡沟,咱都加油啊!”。彼此的加油打气,成为了他们寄托思念的方式,亲情之间多了一份战友情。


“我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到哪干的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救死扶伤,可没想到,在自己默默无闻的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自己慢慢成了大家瞩目的英雄。”
从入住酒店到入舱开展救治工作,从2月19日第一批患者出舱,到3月9日最后一批18名患者出院,医疗队员休息待命,一个月的时间里,马亚楠随洛阳医疗队累计诊疗患者756人,救治危重患者47人,治愈出院709人。实现了方舱医院要求达到的四个零:医务人员“0”感染、收治患者“0”死亡、治愈患者“0”回头、救治过程“0”投诉或事故。马亚楠个人也被武汉市青山方舱医院指挥部、中共青山方舱医院临时委员会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随着湖北及武汉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援鄂医疗队陆续返洛,3月19日晚8点30分,马亚楠同洛阳第二批90名医护人员胜利凯旋,抵达洛阳。在指定酒店进行了为期14天的隔离后,于4月5上午返回到老家栾川县重渡沟。
“在那最害怕的就是上班穿防护服,热是小事,主要戴护目镜可难受,戴口罩六个小时下来,脸真的会起泡,当时起泡回去洗洗热水澡会好点,没有留疤,后来在脸上贴创口贴保护着,不过撕的时候特别疼,总之那种辛苦真的很难忘,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几个都平安无事回来了。”说起在方舱医院的经历和感受,马亚楠这样说到:“我去的时候,只是觉得,我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到哪干的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救死扶伤,可没想到,在自己默默无闻的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时候,自己慢慢成了大家瞩目的英雄。”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裳,学着大人的模样救死扶伤;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超级英勇,不过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
生在21世纪这个和平的年代,生在中国这个和平的国家,党的召唤,人民的需要,就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决行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父女二人,一个作为最基层党员干部,以践行马海明一心为民精神和守护一方平安为己任,坚守抗疫“一线”,守护百姓平安;一个作为普通护士,以医者的初心和使命,主动请缨,奔赴疫区武汉,抗击新冠病毒。他们是父女、更是战友,他们诠释了一个基层干部的家国情怀,诠释了一个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危难当头该有的责任与担当,共同为这个迟来的春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 赵明珠)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