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党建头条 >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深度融入网格治理

近年来,河南新郑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统领,以“育强用好社区社会组织,壮大网格治理力量”为目标,通过构建“市镇”两级培育体系、开展“三进网格”行动、创新参与模式等举措,实现社区社会组织覆盖率、服务精准度、群众满意度“三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红色引擎”

一是组织覆盖强根基。健全以乡镇(街道)党(工)委为核心、辖区党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为拓展的党建联动格局,对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指导其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通过组建联合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推动全市1111个社区社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推行“双培养”机制,将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治理带头人,推动79名社区社会组织骨干进入“社区达人库”,10名优秀带头人纳入社区后备干部培养。

二是搭建平台促培育。开展第三方社工机构承接孵化平台建设,建成市级孵化平台1个、乡镇(街道)级孵化平台7个。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工作服务站点等场所,采取“平台内孵化培育+平台外指导提升”的模式,为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规范化管理、能力建设、资源对接、发展提升等四大方面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素能提升培训3场次,新增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59支,培育了“维修哥”“幸福帮”等一批市镇两级社区社会组织。

三是创新机制激活力。印发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网格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三大类九小项服务事项准入标准,持续做好动态管理。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畅享谭”系列交流活动10期,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建言献策。建立“服务换资源”机制,每月编发《凝心聚力创五星 社区社会组织风采展》专栏,通过图文纪实、案例解析等方式展示工作成果,形成良性发展生态。

深化“三进网格”,打造基层治理"专业队伍"

一是进微网格。畅通和规范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渠道,结合《新郑市微网格长队伍管理办法》,鼓励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或成员担任微网格长。2024年以来,通过“引入一批、替换一批”的方式,将260名社区社会组织人员明确为社区微网格长,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进入网格化架构开展工作、履职尽责。

二是进专属网格。通过梳理专属网格类型,推动社区社会组织与专属网格“结对子”,选派专业人才入驻相关类型的专属网格,发挥人员充实、资源链接、专业技术等方面优势,实现服务需求与组织资源智能匹配,进一步配强专属网格治理力量。华南城马玉璞专属网格入驻豫商联盟、顺丰快递、“7+1”音响美学馆等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组织,为华南城提供10余项社会服务,凝聚起市场治理的强大合力。

三是进云网格。以线上“微信矩阵”为依托,组织各社区社会组织带头人进入所在辖区的群众“连心群”,推动民生小事直接在网上解答、公益活动在线上认领、矛盾纠纷在群内第一时间调解。目前,全市共建立1609个“连心群”,覆盖30万户居民,共有500余名社区社会组织人员进入“云网格”,逐步实现社区社会组织与网格的互融互通。

创新参与模式,激发多元主体“内生动力”

一是树立项目“微品牌”。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项目挖掘等方式,征集社区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围绕“品牌影响力”“群众认可度”等开展优秀社区服务项目专项评比活动,吸引17.5万余人次网络投票,择优选出“社区法律守护计划”“益童成长”等特色服务项目17个,优秀社区社会组织20支,带动更多好项目落地实施。同时,力促“培育+实训+服务”一体推进,全面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品牌质量和信誉度。

二是挖掘公益“微活动”。以开展“社区公益服务”为抓手,鼓励社区社会组织在二级网格带领群众开展“公益慈善、社会事务、生活服务、文体活动”四大类型公益性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与凝聚力。通过居民自荐、群众推荐等方式,定期开展“社区达人秀”活动,增强社区达人的归属感与荣誉感,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5000余场次,实现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占比突破50%。

三是凝聚社会“微力量”。举办“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启动仪式,出台新就业群体暖“新”举措13条,充分调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进入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推动632名新就业群体向社区报到备案、78名新就业群体志愿者成为流动网格员。其中,龙湖镇依托大学城优势,与9所高校中的132家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吸引400余名大学师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网格服务,实现校外实践与社区治理的“双向提升”。(河南省新郑市委组织部 张雅霖)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