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新视点 >
宝丰检察院助力马街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23-02-06 来源:河南党建新闻网 浏览: 次
河南党建网讯(李万全通讯员王璐)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延续700余年,被誉为“中国曲艺史活化石”的马街书会在宝丰县杨庄镇马街村精彩开锣。来自全国各地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聚集于此。在麦田中,他们以天作幕,以地为台,说书会友,弹唱献艺。

站在应河桥上,望着人头攒动的马街书会主会场,杨庄镇马北村村民们感慨的说:“应河水比早些年干净多了,桥下那个大土堆也不见了,排污口也没有了,这些功劳还要感谢人家宝丰县检察院啊!”、“能赏美景,还能看咱马街书会,别说从外地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就连咱当地老百姓也觉得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了。”
说起这场享誉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与检察官们的渊源,还要从孕育了马街书会的应河说起。应河曾为当地重要的物流水道,哺育出了马街书会。马街书会是全国曲艺行当的交易盛会,在杨庄镇马街村北应河岸边举行,规模壮观,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2006年,马街书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说起这场享誉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与检察官们的渊源,还要从孕育了马街书会的应河说起。应河曾为当地重要的物流水道,哺育出了马街书会。马街书会是全国曲艺行当的交易盛会,在杨庄镇马街村北应河岸边举行,规模壮观,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2006年,马街书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5月,宝丰县检察院干警在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时,发现杨庄镇应河桥主桥内的土堆影响了河道行洪安全,另有一处排污口向应河河道内排放黑臭污水。应河及周边生态环境是马街书会传承发展的基本条件,上述问题不仅造成应河水质污染,妨碍河道行洪安全,而且对马街书会主会场造成安全隐患,甚至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造成不良影响。
发现线索后,该院公益诉讼办案组迅速将案件情况向院党组汇报。应河见证了两岸群众的幸福生活,见证了700余年来无数艺人对民间曲艺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保护好这块活化石。院党组听取案件汇报后判断该案非同小可,立即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班,要求再次进行现场调查核实。通过无人机航拍、制作询问笔录、现场勘验、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应河基本情况。据核查,应河发源于宝丰县张八桥镇阎洼村和张八桥村附近的浅山处,古称“应水”“桥水”,俗称“马渡河”,又名“石叉河”。该河流经杨庄镇薛潭村入平顶山市郊区,绕应山而南入沙河,故名。宝丰县内流程19公里,河床宽15到20米,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

宝丰县检察院贯彻双领域结合,打造“公益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以“一份建议,解决两个问题”为目的,于2022年6月7日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建议当地镇政府和相关行政机关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开展治理工作,在保护好辖区内自然环境的同时,维护文化生态平衡的整体性,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传承。相关职能部门接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及时清理了妨碍河道行洪安全的土堆,并会同其他部门对河道排污情况进行联合治理,改善了应河河道生态环境,提高了安全行洪能力。
宝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多次到现场查看整改进度,做到全程跟进、全程监督,确保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检察建议条条有整改、件件有回复,以检察建议制发的刚性和效果落实的刚性,助推“公益诉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质效提升。

在马街书会当天,宝丰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组干警们再一次来到这里,他们个个都在忙碌着,有的实地查看应河整治情况,有的给过往群众介绍非遗保护、有的认真拍摄着说唱艺人们精彩的表演……一颗颗耀眼的检徽,在应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画面的映照下,显得愈发闪亮。
责任编辑:李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