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乡”伴,“资”润心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暑期资助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公平号召,进一步深化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资筑同行”资助政策宣讲实践队于近日在指导教师孙志鹏的带领下前往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通过走访当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回访受助毕业生、宣传资助政策等方式,扎实推进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将国家资助政策传递给更多学生及家庭,为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希望之光。
走进人社窗口,深析资助要点
为精准把握当地资助政策的实施背景与落地细节,实践队员来到开封市祥符区人社局。在与相关负责人的座谈交流中,队员们围绕当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资助项目的覆盖范围、申请流程的优化措施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随后,队员们详细询问了当地资助政策,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祥符区在就业创业资助领域的推进举措,包括针对就业群体的技能培训补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见习岗位补助落实以及举办招聘会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部分就业群体对政策知晓不充分”“困难就业群体精准资助识别存在难度”等问题。通过此次座谈,实践队员不仅系统梳理了当地资助政策的框架体系,更直观了解到政策在基层执行中的难点与成效,为后续精准开展宣传工作奠定了扎实的政策理论基础。
探访资助中心,详解资助政策
随后,实践队走访了祥符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聚焦当地资助政策细则与贷款后期管理两大核心议题,与工作人员展开交流。在政策了解环节,工作人员系统讲解了当地针对高等教育的资助项目,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具体内容,帮助实践队员全面掌握了政策的层级覆盖与实施细节。针对贷款后期管理问题,双方重点交流了助学贷款的还款流程、逾期处理办法及帮扶措施,工作人员还分享了当地在引导学生诚信还款、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延期还款支持等方面的做法,为实践队后续向更多学生宣传还款知识提供了实际参考。除此之外,实践队还查阅了当地资助政策的文件汇编,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资助项目进行分类整理,确保后续宣传内容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又贴合当地学生及家庭的实际需求。
深入社区网格,广推资助政策
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深入祥符区袁楼社区,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向大家介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助、贷、勤、免、补等方面的国家资助政策,并就资助对象的范围、资助标准、申请条件以及申请流程等关键信息进行了着重讲解,让更多经济困难家庭对资助政策及申请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确保当地居民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切实打通资助政策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贷款利息、还款期限等问题,实践队员也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和说明,消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此外,针对不同家庭的经济情况,实践队员也提供了针对性的申请建议,有效地提高了居民对资助政策的认知度与信任感。
驻足校园沃土,传递资助微光
实践队走进祥符区多所中学,通过政策讲解、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向在校学生及家长详细解读国家及当地的学生资助政策。宣讲中,队员们结合生动案例讲解了高校资助项目的申请步骤、材料准备及评审标准,着重强调了助学贷款的办理流程与利息优惠政策,消除家长对“上学贵”的担忧。同时,为让政策更易理解,实践队员还向学生及家长发放了资助政策明白卡,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回访受助学子,传递成长力量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生活情况,是关系民生福祉、社会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落实精准资助工作目标,深入了解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后的发展情况,不断提升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带队教师孙志鹏及实践队员与往届受助毕业生取得联系,开展回访工作。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该生目前就业稳定,并始终怀揣着对国家资助政策的感恩,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努力,以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能。同时,作为一名受助者,该生还积极向身边学生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鼓励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子都能在资助政策的帮扶下,奔赴更好的未来。通过此次受助毕业生回访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我校掌握受助学生的成长轨迹,还可以为在校学生树立“受助思源、励志成才”的榜样,更为资助育人实践案例提供了鲜活素材。
资助政策宣传在整个资助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活动,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与关怀得以深入社区,能够提高居民尤其是经济困难家庭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确保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让每位需要帮扶的学子都能及时获取资助信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圆梦大学。此外,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培养获奖受助学生的家国情怀,鼓励实践队员争做国家资助政策的学习者、宣传者、践行者,以实际行动将政策温度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落实落细原则,把学校及学院的关心关爱送到更多学生和家长心中,让学生资助工作变得更加鲜活、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