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青春薪火相传——实践队走进罗山县何家冲红色基地
为响应国家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2025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寻访信阳传承信仰”实践队走进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红色教育基地,在这片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的红色沃土上,追寻革命足迹,感悟精神力量,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
溯源:探访旧址,回望烽火岁月
抵达何家冲后,实践队首先来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军部旧址。踏入这片古朴的豫南民居院落,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8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墙上斑驳的标语、屋内陈列的煤油灯、步枪、斗笠等实物,无声地诉说着红二十五军将士们在这里的战斗与生活。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正是从何家冲踏上长征之路,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最早到达陕北的部队,被誉为“北上先锋”。
图为实践队员在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军部旧址前参观学习 通讯员王佳音供图
聆听:广场交流,触摸历史温度
离开旧址后,实践队来到何家冲红色文化广场,遇到一位正在参观的热心大叔。大叔见到队员们,主动迎上来笑着打开手机相册,里面存着他提前查好的史料图片和文字介绍,边翻找边娓娓道来。提及红二十五军“半条棉被”的故事,大叔特意点开一段史料短视频:“这是当事人后代的采访,被子是土布旧棉絮拼的,女战士剪时手都在抖,那可是唯一的御寒物。”
随着交流的深入,大叔还分享了探访陕南小镇、陕北会师纪念馆等红色基地的见闻,手机里的照片和笔记成了鲜活“教材”。队员们也分享了上午的参观感悟,一来一往间,红色历史在手机光影中愈发清晰,那份跨越时空的初心与信念,在陌生人的热忱分享中传递得格外真切。
践行:凝视誓言,传承红色星火
当日下午,实践队来到何家冲文化广场上的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誓言展示墙前。墙面镌刻着1934年红二十五军出发时的铿锵誓言,队员们静静伫立,凝视着这字字千钧的誓言,仿佛能听见当年红军将士们举起拳头宣誓时的震撼场景——不足千人的队伍,正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在枪林弹雨中踏出了一条北上先锋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在何家冲文化广场观看出发誓言 通讯员张洋供图
夕阳西下,实践队在何氏祠前合影留念,红色基地的青砖黛瓦与队员们的青春脸庞相互映衬,定格成一张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照”。接下来,实践队将带着这份红色感悟,继续在信阳地区开展调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与乡村产业、生态、人才等方面的融合点,为推动何家冲红色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讯员 王佳音 张洋)
图为实践队员在何氏祠前合影 通讯员张洋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