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主题教育 > 教育实践 >

青春汗水浇灌劳动果实,本草芬芳浸润振兴之路

为了深入探寻郭亮村中草药产业潜力、助力乡村振兴,7月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乡韵焕新”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郭亮村继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与村民深度访谈、走进中草药种植基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当地村民劳作情况及中草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困境,并针对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思考。

图为实践队在郭亮村标志前合影

躬身劳作:在汗水中读懂“耕耘”二字

实践队首先深入郭亮村,与村民展开深度访谈。在一户村民的院落墙角中,实践队员发现了各式各样的劳动工具:用了十几年的锄头刃口磨得发亮,木柄被汗水浸成深褐色,握把处的凹槽恰好贴合手掌的弧度;竹编的背篓边缘磨出毛边,缝隙里还卡着去年的干草屑;还有那把锈迹斑斑的镰刀,刀刃虽钝,却仍能利落割下杂草。这些工具直观展现了当地村民的辛勤付出,让实践队员深刻体会到基层劳动人民的辛劳与不易。

图为村民家中的劳动工具

本草寻踪:在药香中发掘“绿色”潜力

稍作休整后,实践队跟随负责人走进郭亮村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咱郭亮村海拔高、温差大,土壤里含硒量高,种出来的连翘、柴胡、金银花,药效比别处好上一筹。”负责人指着漫山遍野的药田,眼中满是自豪。

同时,负责人也反映了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中药材采收后需及时烘干,否则易发生霉变;运输过程中因山路颠簸,损耗率较高;部分收购商存在压价行为,导致农户收益受损。”实践队员详细记录了中草药种植面积、产量、加工方式等基础数据,并就储存、运输、定价等环节的具体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建立标准化烘干车间能否降低损耗率”“通过数据分析预测市场需求以提前对接采购商是否可行”等针对性解决方案思路。

图为正在销售的草药

满载而归:在思索中探寻“振兴”之道

通过一日劳作与调研,队员们带着泥土与药香返回村委会。实践队员既体会到基层劳作之辛,也掌握了中草药产业现状与困境。这不仅让队员深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更让青年以专业视角明悟:乡村振兴需实干作答。未来,实践队员将持续聚焦郭亮村“种植——加工——运输——销售”全链条,用专业为产业铺路,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发光。(通讯员 杜羽桐 张松羿)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