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走基层 >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河南省银龄科普行动之院士专家巡讲进信阳

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小学生是否还有“十万个为什么?”

信阳市第三小学美好未来校区报告厅内,“银龄科普行动——院士专家巡讲活动”走进校园,特邀中国老科协科学报告团成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武明,为孩子们带来一场题为《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地震、火山和地球》的科普盛宴。

白武明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之旅:从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到太阳风与地球极光的奇妙关联;从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到板块构造理论的验证。他结合生动的讲解、直观的实验演示,将深奥的地球科学知识娓娓道来,现场掌声与惊叹声此起彼伏,欢笑声不断。

这场跨越年龄的真诚对话,是智慧薪火的生动传递。科普之光,点亮少年求知梦。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知识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它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震、火山这些看似遥远而神秘的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白武明研究员的讲解,让孩子们明白,只要用心观察、积极探索,就能发现科学的奥秘。这种将科学知识融入生活的科普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求知的道路。在他们的引导下,孩子们不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渴望去探索更广阔的科学天地。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这两句诗,您会想到科技吗?

在信阳师范大学报告厅内,白武明用文学里的爱情诗词一下子带动起大学生的科学好奇心。“最浪漫的、最伟大的幻想家,还是白居易:《长恨歌》里‘身无彩凤双飞翼’的遗憾,今天的高铁与飞机是不是人类的‘翅膀’?”地质与地理,从宇宙到地幔,仅弄懂极光的原理都云里雾里,而白武明院士用诗词恰如其分的把高深莫测的科技呈现在眼前瞬间把我们带到遥不可及的太空,还有无法抵达的地心。

白武明围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以电影为引,串联“地球年龄”“地震波形式”“月球磁场”等硬核问题,时而手持实验道具演示,时而展示地球内部结构影像,将深奥的地球科学转化为可见可感的“生活课堂”,以生动的地球科学课堂开启科普盛宴。

当他与大学生共同完成“白砂糖引发啤酒泡沫爆发”的实验,直观呈现“成核作用”理论时,雷鸣般的掌声将气氛推向高潮。“地核与地壳转动速度不同”“极光竟是磁场与太阳风的‘共舞’”……一个个颠覆认知的知识,让台下惊叹声此起彼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板块运动的智慧”……白武明擅长将抽象理论生活化,用贴近日常的类比拆解科学原理。两个多小时的互动中,大学生们踊跃提问:“地球磁场倒转会毁灭生物吗?”“海底扩张学说如何印证?”他逐一耐心解答,更寄语青年:“深度提问正是科研的起点,期待你们在探索中突破。”,让受邀旁听的与会者们也听的如醉如痴,赞叹“地质学原来如此生动!”。

活动结束后,大学生们纷纷表示,这场融知识、趣味与启发于一体的科普课,即解锁了地学奥秘,也点燃了“从生活观察到科学实践”的探索热情,显示出“银龄科普行动”的意义非凡。

据悉,河南省“银龄科普行动”已连续多年组织院士专家下沉基层,此次信阳之行主要借发挥老年科技人才作用,即传承科学精神,“银龄科普行动”邀请像白武明这样的老科学家参与,他们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通过他们的科普讲解,能将科学精神、科研方法和专业知识传承给年轻一代,让科学事业得以薪火相传。又体现社会价值:老科学家们在退休后依然发挥余热,为科普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继续服务社会的平台,体现了他们的社会价值,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激励更多的人关注科学、参与科普。(信阳市老科协   张冬梅)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