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 壮志凌云飞——退役军人崔万锋的担当与作为
从特种部队的共产党员、优秀士兵、三等功臣,到通航领域的双证飞行员与企业掌舵人,退役军人崔万锋以蓝天为纸、机翼为笔,写下"退役不退志"的生动注脚。脱下军装的他始终心系苍穹,与战友共创通航事业,手握民航双执照驰骋云端,带领团队奔赴大江南北,在农林飞防、航测航拍的硬核战场攻坚克难,于40余场大型航展中书写担当。同时,他还走进校园播撒航空梦想,谋划飞行表演队续写新篇,用轨迹证明:退役军人既能执戈卫疆,更能躬身入局服务经济大局,让"有召必回,战必胜"的誓言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军营熔炉,锻造忠诚底色
2003年的绿皮火车,载着崔万锋驶入原成都军区某特种大队的营门。在这座淬钢成锋的熔炉里,他以"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劲头恪尽职守,将汗水洒在训练场,把荣誉刻进成长册——"优秀士兵""优秀士官"的勋章接连绽放,2006年中巴联合军演中,他更是以敢打敢拼的表现荣立三等功。
军旅生涯不仅练就他钢筋铁骨,更熔铸其忠诚内核: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信念如磐石不可移。当被选派学习动力悬挂三角翼技术时,他深知这是组织的信任,每一次升空都是对使命的践行。那片初遇的蓝天,从此成为他安放初心的永恒阵地。
华丽转身,初心不改
2008年,军装虽卸,军魂永驻。辗转于公安110接处警的日夜、餐饮业创业的风雨,崔万锋心中那团航空报国的火焰始终灼灼燃烧。部队点燃的飞行梦,早已化作他"归零再出发"的人生罗盘,指引着他跨越困厄、服务社会的方向。
2012年,他敏锐捕捉到国家通用航空发展的机遇,与几位转业战友并肩,集资创办通航公司。这不是简单的事业转型,而是一名退役军人对"服务经济建设大局"的自觉回应——只要国家需要,那声刻在骨髓里的"冲锋号",永远会唤醒他随时待命的姿态。
搏击长空,续写荣光
岗位更迭,军人的血性与锋芒从未蒙尘。崔万锋深耕不辍,成为手握民航双执照的行家,十余种机型在他操控下如驯良战鹰;他带领团队转战东北林海、内蒙草原、新疆戈壁,面对农林飞防中低空作业的高风险,以毫米级的精准操控与团队的默契协作,让每一次任务都成为"必胜"的注脚。
从统筹200余架航空器共舞苍穹的阿拉善英雄会航空嘉年华,到运筹40余场大型航展的恢弘画卷,他将军旅生涯淬炼的执行力、组织力与攻坚精神,悉数注入通航事业的肌理,在民用航空的蓝海中开辟出属于退役军人的星辰大海。
除了在专业领域攻坚克难,崔万锋还带领队员多次走进校园,为孩子们普及航空知识,用生动的讲解与直观的展示,给孩子们种下探索翱翔蓝天的梦想种子。这份对未来的关切,恰是他"服务人民"信念在新时代的细腻延伸。
近期,崔万锋正谋划成立航空飞行表演队,这份新的蓝图同样承载着多重深意:既是通过高难度飞行动作展现航空技术实力,如模拟战机完成复杂机动以彰显行业水平;也是延续军人本色,以高强度训练提升团队协作与应变能力,暗含对士气与凝聚力的锻造;更希望以表演为纽带,促进行业内外的交流合作,并探索结合低空旅游等业态,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钢枪紧握卫家国,到银翼舒展惠民生,崔万锋始终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与退役军人的担当,应答时代的召唤。他的故事,正是"若有战,召必回"的承诺在和平年代的生动演绎——退役,仅是战场的转场;军魂,永远在祖国与人民需要的坐标上闪耀。这抹翱翔天际的身影印证:永葆本色者,终能在时代的长空中,划出属于自己的璀璨航迹。(李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