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蒙标成 奉献为人民——蒙标成事迹系列报道读者反响摘选之八
李佩山

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徐光春同志的题词
光阴似箭不能留,
三十春秋如挥手。
鞠躬尽瘁为人民,
泪雨佳节思挚友!
2025年10月1日前后,为纪念首位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称号的原铁道部十四局修造厂工人蒙标成病逝30周年,我再次饱蘸热泪、整理出《生命的火焰》(——追授“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划过心灵的陨星》(——蒙标成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在寻找一颗星》(——访蒙标成的妻子安银花)和《让生命的火焰激情燃烧》(——蒙标成事迹采写发表的前前后后)4篇系列报道,在本媒体和众多网络平台发布后,又一次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反响,许多读者纷纷发表激情感言、评论和诗篇,现摘编少许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

朱海燕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铁道建筑报》原社长、总编辑朱海燕:中国记协追授中铁十四局修造厂工人通讯员蒙标成同志“热爱新闻事业的模范通讯员”荣誉称号,这不仅是全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也是全国新闻工作者的一件幸事。这是对那些不是专职新闻工作者而从事新闻事业的广大通讯员工作的一种肯定,是对广大通讯员辛勤笔耕、埋头奉献劳动价值的一种肯定,是对广大通讯员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的一种肯定。
追授死者荣誉的目的,是为鞭策生者。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蒙标成在敬业爱岗、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新闻事业,始终如一地坚持为党报写稿,宣传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即使在命悬一线之际,仍锲而不舍地工作,做到生命不息,工作不止。蒙标成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贡献,在于他在普通的人生中为党为民工作不掺水分,实实在在,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事业中。他和雷锋一样,是那个时代的“傻子”,但我们时代需要“傻子”,我们的新闻事业需要“傻子”。
我们新闻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正因为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无限热爱,倍加珍惜,积极主动,奋发进取,敬业奉献,鞠躬尽瘁;正因为责任重大,一定要保持清醒,沉着冷静,坚持原则,坚定立场,把好关口,严守阵地。要学习蒙标成,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更加出色地做好新闻工作。
我们学习蒙标成,要牢固树立为党立言、为民立言、为企业立言的思想,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牢固树立责任第一、事业为先、淡泊名利的崇高思想,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眼光,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白立新
山东省淄博惠力通商贸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白立新:蒙标成作为中铁十四局基层一名普通的工人,利用业余时间,热情投身于党的新闻事业,始终坚持写稿,在艰苦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发表180多篇稿件,颂扬了施工一线的新人新事新思想,讴歌了新的生活,揭示社会的真善美,激励建设者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身患癌症,生命之火即将燃尽之时,蒙标成依然顽强地与死神抗争,艰难地写作,在锲而不舍地追求中,实现了崇高的人生价值。他虽然不是一名专职的新闻工作者,但是他这种爱岗敬业、自学成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值得人们很好地学习和发扬。他不仅是新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而且为各条战线树立了一个敬业奉献的好榜样。
我们要学习蒙标成,奉献为人民,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朱岩桥
中铁十四局建筑工程公司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岩桥:为英雄而赞,为正义而歌,为时代而记录和奉献,这恰是一个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如一从事宣传新闻工作者的家国情怀!
从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到为保护国家财产英雄牺牲的青年工人何卫红;从舍小家、为国家的铁路建设管理者王培君,到为党的新闻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范通讯员蒙标成;从施工一线的工班长江茂昆,到踏遍青山终不悔的测量工、全国劳模谭克锦,全国铁路优秀新闻工作者、原《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中铁十四局党委宣传部原部长李佩山的每一篇佳作,无一不是满满正能量的生动体现,也是他为党的宣传新闻事业矢志不渝、锲而不舍、呕心沥血的真实写照!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如今,李佩山已经退休好几年了,可他仍退而不休。为了给社会奉献宝贵的精神食粮,他以一个老宣传新闻工作者的良知,继续辛勤笔耕,忘我奉献,着实令人敬佩!我真诚地为李部长点赞!

尹程起
河南省周口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调研员尹程起:读了追记中铁十四局修造厂工人通讯员蒙标成事迹的长篇通讯《生命的火焰》等系列报道,我深深地为他才35岁就不幸被肝癌夺去生命而痛惜。
蒙标成在修造厂担任过电工、文书、厂办干事、业余通讯员等,曾23次立功、受奖,被评为文明职工、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刻苦学习,忘我工作,顽强奋进,无私奉献,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他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激人奋进。
我们应当学习蒙标成敬业爱岗、辛勤耕耘、孜孜追求、自学成才,不断提升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水平;学习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运用手中之笔为企业发展、走向市场助威呐喊,反映企业职工在生产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为群众倾吐心声、排忧解难;学习他公而忘私,先人后己,舍小家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之,要用蒙标成同志的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闫清峰
中铁十四局三处原政治处副主任、宣传科长闫清峰在《托起太阳的记者》一文中写道:蒙标成的事迹发表之初我就拜读过,一直感动和鼓舞鞭策着我,因为我和他是同行。如今再读关于蒙标成的系列报道,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生命的火焰》的作者李佩山,同样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
能够挖掘出模范通讯员蒙标成这块金子,并把他的事迹传遍祖国大地,记者、编辑和领导们都功不可没,但最早的伯乐和立下头功的当属记者李佩山。他当初只是到太原参加会议,打算顺路到所属修理厂与同行合作,不料蒙标成却因肝癌晚期住院。于是,他到达太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匆匆赶往医院看望萦怀在心头的蒙标成……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蒙标成还渴望为党报写稿,曾无奈地叹息说:“晚了,来不及了,那篇《筑路工人话住房》的稿子,怕是再也完不成了……”蒙标成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强烈地激起了他的新闻敏感。而将新闻敏感变成行动,再把行动转化为文字、凝聚成不朽的篇章,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收集材料、谋篇布局、精心写作、反复修改,作者为此熬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当年,李佩山采写通讯《生命的火焰》时,是个既缺少资源又少有人脉的行业报记者,要想在众多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上发表长篇文章,谈何容易?但《生命的火焰》以鲜活生动的内容和朴实无华的文风优势,与各个媒体的编辑们发生了同频共振,最终把蒙标成的事迹展现在了全国读者面前,使蒙标成的生命之火激情燃烧了30年。

刊登蒙标成事迹的部分报刊
李佩山和蒙标成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当过铁道兵,敬业爱岗,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其次,他们都当过通讯员,经过多年笔头的磨炼,被工友们称为土记者;再次,就是他们都从清贫中走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辛勤笔耕。企业通讯员是清水衙门中的苦差事,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忠实地践行了中国铁建“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核心价值观。李佩山先后有近4000篇计460多万字的作品,在中央、地方和行业媒体发表,出版了新闻专著《忠诚的人生》。
正如一位读者所说,蒙标成英年早逝是不幸的,但他有幸遇到了敏锐善良、锲而不舍的记者,使他身后成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这说明既要有千里马又要有伯乐,而李佩山无疑就是发掘蒙标成这块金子的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