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主题教育 >

鄢陵县:以学铸魂 实干笃行 以新担当新成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鄢陵县紧扣主题教育总要求,突出“学思想”这一主线,着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出实招、办实事,惠民生、促发展,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动力不减深入学。自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全县上下始终保持高昂学习劲头,不减力不松劲,持续学、深入学、持久学,县委常委班子一体推进“五张清单”落实,示范带动全县科级以上领导班子累计举办学习研讨302场次,读书班266期。结合时序主题,举办2期“铸魂提能”大讲堂,分别邀请商务部、省委党校专家教授开展专题辅导,集中培训党员干部1200余人次。着力抓好党员教育学习,采取集中轮训、流动党校等方式,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千堂党课进基层”示范培训班50余期,培训党员群众1.1万余人,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深学细悟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同时,坚持学思想、强党性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党员政治生活馆、焦裕禄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引导全县110多个单位的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淬炼思想灵魂,汲取奋进力量。
  创新机制惠民生。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制度,走好群众路线,完善制度机制,让基层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一是建立“平战结合”机制。围绕增强主题教育基层感知度,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平战结合”机制,将主城区26个社区划分为十大战区,统筹89个县直单位干部资源,建立“镇—战区—社区—居民小组(物业小区、楼院)—片区(街巷、楼栋)”五级网格治理体系,成立网格党小组292个,组建2431名网格员队伍,织密织牢城市基层治理网格,着力构建一贯到底、顺畅转化的基层治理机制。二是完善“一线解难”制度。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立“一表三清单”(学习计划表、问题清单、检视整改清单、民生实事办理清单),结合调查研究,创新开展“走基层、解难题、暖民心、促发展”行动,县委常委同志以上率下,带头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项目工地开展蹲点调研,解剖麻雀,问需解难,示范带动各部门单位收集意见建议3000余条,梳理问题222项,受理信访事项1152件,按期办结率100%。创新推行“1025志愿服务日”制度,每月10日、25日组织党员干部“组团式”深入社区“小网格”开展志愿服务,点亮“微心愿”,为民办实事164项。三是实行“开门评议”监督。坚持开门搞教育,建立民生事项清单落实公示制度,将单位(党员干部)认领的2000余项民生实事公开公示,明确责任人、完成事项,加强调度、强化跟踪,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已办理1800余项,真正把实事好事做到群众心坎里。围绕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开展“百企评股室”评议活动,对排名后5位的相关负责人约谈提醒,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同时,拟在主题教育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开展满意度民意调查,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
  融合转化促发展。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深化学用结合,焕发工作热情,凝聚发展合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一是重塑特色产业“新优势”。全面落实省委楼书记莅鄢调研时对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提出的重要要求,高标准制订《鄢陵县花木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明确“三产十一业”花木产业发展体系,擘画发展新路径,塑造特色新优势。围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服务企业政策指南,推动“万人助企联乡帮村”干部深入企业开展服务831次,解决问题187件,政务服务综合指标位于全省第一方阵。二是探索集体经济“新模式”。将主题教育成果运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全面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划建立花木种植、乡村旅游、水产养殖、大棚种植等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引导村级党组织发展特色产业,全县386个村(社区)党组织领办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类合作社344个。迭代升级“星火行动3.0版”,探索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发展新模式,引导343个村(社区)党组织流转土地4.6万余亩,平均每村(社区)130余亩,经测算村集体最低收益可增加4-5万元。三是激活创新创造“新引擎”。聚焦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针对企业“卡脖子”难题、技术瓶颈,探索建立“揭榜挂帅”制度,成功引进中国科学院、南京林大等8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围绕在金融、招商等领域急需紧缺的人才需求,招引高层次人才18名,目前这批人员已进入政审考察环节,高端人才资源加快集聚;充分挖掘县域人才资源,开展“双名”评选,表彰花都名匠、花木名企37名(个),培养高技能人才3913人,“鄢陵花工”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区域人力资源品牌。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