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南召县留山镇东街村:一场别开生面的“脱贫故事会”
发布时间:2020-11-18 来源:未知 浏览: 次
”
河南党建网讯:(朱志才 通讯员:刘晓)窗外,寒风习习,冬雨轻撒;室内,欢声阵阵,笑语涟涟……
11月17日下午1点多,在南召县留山镇东街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里,早早赶来的脱贫户,满面笑容地端坐一起。此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准备把自己的脱贫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当镇纪委副书记陈肃宣布东街村“讲好脱贫故事会”开始时,刚才还是人声噪杂,突然间鸦雀无声。大伙儿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勇气第一个站出来发言,场面一度令人尴尬。
一个叫李士海的中年人“蹭”地从座位上站起,红着脸大声说,“没人说我先说”!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由贫困户到脱贫户的转变过程。讲到在今年疫情期间,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买不起智能手机,影响到孩子网上学习。是团县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杨浩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一部智能手机送到家中。这是雪中炭,雨中伞,使孩子顺利地通过了学习。
李士海清楚地记得,那是今年11月13日上午,年已68岁的岳母突发疾病,不省人事,急得妻子王庆爱不知所措。刚好,团县委驻村第一书记张长会和驻村队员杨浩一起到我家走访,见状后一边拨打“120”,一边安慰家人。待救护车来后,他们又把我岳母安安稳稳地抬到了车上。由于 抢救及时,老人家转危为安。驻村扶贫工作队不是亲人,胜过亲人!
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李士海,经过技术培训,到牧原公司上班,每月工资五千多。全家五口人,各项收入加在一起,人均年纯收入一万多。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李士海走起路来是仰头挺胸,脸上时常挂满了笑容。他说驻村工作队
员是亲人,共产党是恩人!
还没等李士海把自己的脱贫故事讲完,旁边的人纷纷举手挣着表示要求发言。
“势强”的张晓永“呼地”站起来,不等主持人同意,憋着通红的脸,抢着讲起了自己“脱贫”故事:从村西边的小河沟到去潘寨的路口,从大河南的文化广场到后公路,都安上了路灯,夜里再也不黑灯瞎火了。大街上也铺上了沥青路,多数入户道路也进行了硬化。村部老瓦房也换成了两层新楼……灯亮了,路通了,村容村貌变美了!
还没有等到张晓永把故事讲完,“哗哗”的掌声早已响成了一片。
望着窗外,初冬的小雨淅淅沥沥。
一直坐在角落处的脱贫户任金才,时而看看窗外,时而用眼光扫一下屋里的人们,紧绷着脸!几次想站起来发言,都被别人抢了先。老任实在是忍不下去,猛地站起来,激动地说,看着外面下的雨,就想起我过去住的水泥砖、石棉瓦棚,夏漏雨,冬进风。现在好了,托党的福,让我住进了易地安置房!
坐在会议桌角边的陈香梅是个“话多”的人,不停地挑别人的“毛病”,“你那个事没有说出来,还有个事咋不说哩?”
陈香梅今年70岁,丈夫去逝早,儿子患有精神病,儿媳嫌家贫出走,小孙子在上学。年迈的陈香梅苦苦地支撑着这个即将破碎的家,靠修补衣服赚钱艰难度日。党和政府每年都给予救济,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开始以后,该享受到的各项惠民政策,一项不少都享受到了。
陈香梅过去哭过,差点把泪水哭干;现在她笑了,笑得眼角里泪花闪闪!听着会上大伙儿的发言,她思绪万千,感慨万千,暗暗思忖着,自己该为大家说些什么呐?
大家“怂恿”着说,平时你说扶贫的事,有唠不完的话题,“有钢使到刀刃上”,现在就当着王书记的面,给大伙好好说说自己的脱贫故事。
陈香梅站了起来,羸弱廋小的身体歪倒在桌面上,她历经艰辛,走过来的路充满坎坷;她感叹命运不济,埋怨苍天不公;她哭过笑过爱过,也差点“疯”过,曾经萌发过轻生的念头。此时此刻,她站在大众广庭之上,面对着日夜相伴的老邻居,面对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扶贫干部,面对着新调来的镇党委王书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党好!总书记好!扶贫干部好!”
听到陈香梅把大家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有人低头沉思不语,有人举目凝望着总书记的画像,更有人用衣袖试去眼角上感激的泪花!
窗外,雨越下越大,五星红旗在雨中更加鲜艳夺目!
在东街村二楼的会议室,大家群情激奋,言犹未尽,有的低头板着手指算收入,有的举手表示还没有把自己的脱贫故事会讲完。他们认准了一个理儿,“跟党走,更幸福的好日子在前头!”
责任编辑:zhi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