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三个方向” 打造偃师“第一书记”
向上——抓住重点、强化党建
今年是全市“党建十大工程”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落实“河洛党建计划”的提升之年。偃师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一书记轮换工作和平时所掌握情况,着力把稳向上的方向,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市委组织部牢牢扭住“筑牢基层组织根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这一条主线,精心组织谋划、推动落实责任,把党建工作做到一贯到底、落实落地。要求驻村第一书记不断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第一书记”职务虽小,格局不能小。偃师围绕党建+智慧平台加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教育管理,通过党建+测试卷组织引导他们切实做到思想不滑坡、工作不减速、干劲不懈怠。同时,从全市推选两名第一书记作为偃师市优秀共产党员,弘扬先进典型,营造广大驻村帮扶干部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向内——筑牢堡垒、凝聚民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书记率先垂范,全员上阵,主动认领分包村庄,以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为支点,分不同类别成立党小组。全员立刻投入到提醒宣传、入户摸排、环境消杀、村口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中,明确支部成员和党小组组长,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管理、严格督促、定期抽查。偃师市总工会派驻府店镇韩庄村第一书记孙浩骞,驻村任期已满,但为了保证村内的花椒种植产业不受疫情影响,毅然决定留任,同时将村内37名党员分成5个党小组,分为物资供应组、复工复产组,各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更显担当。
春天是最忙碌的!刚到村一个月里,孙浩骞便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花椒种植培训课程,邀请洛阳农科院梁臣教授编写花椒教材。一些村民看到孙浩骞,快速摘下原本戴着的口罩,微笑相迎,他也一一地微笑、点头、握手。大家虽然没有什么语言上的交流,却因一个简简单单的举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向外——向内生长、向外发力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偃师53个驻村工作队、69名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响应市委号召,投身战“疫”战“贫”第一线,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中展现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作为第一书记的选派和管理部门,偃师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下发通知,明确提出“七项工作要求”,坚持内外统筹发力,要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认真履行宣传员、排查员、协调员、引导员、信息员、帮扶员“六员”职责,全力为所在镇、村的经济发展积蓄后劲。
市交警大队出身的李鹏,借用派出单位的优势,精准发力。在游殿村成功申报河南省传统村落后,为游殿村古窑院设立文化标识路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全村人的好书记、贫困户的好亲戚”;周山村第一书记赵宇龙满怀真诚融入乡村,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的农产品滞销难题;石家庄村第一书记靳冰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带领村民修建偃石路和东岭路,打通进村“最后一公里”,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思想培训会,通过村“两委”不懈努力,石家庄村由过去的“落后村”“问题村”,一跃成为镇里的“标兵村”“精品村”。
上一篇:渑池县:基层抗“疫”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