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小小“解纷码” 书写大民生
南召县综治中心在推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程中,聚焦群众所急、所想、所需、所盼,探索“扫码即办”服务模式,开发“码上办”管理平台,网上受理群众诉求,实现“指尖可达、掌上速办”,运行三个多月来,网上受理解决群众诉求260多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简易设计,实现“一扫直达”。该平台不用注册,不用下载安装APP,只需微信扫“南召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码上办”二维码,填写个人信息、主要诉求并提交,就能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反映诉求。有相关佐证材料还能同步上传,并实时查看诉求办理进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诉求反映更便捷更高效。城郊乡李某扫码反映小区内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影响出行。县综治中心受理后派单城郊乡综治中心快速处置,两小时内就解决了问题,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城关镇宋某扫码反映滨河北路路灯坏的太多,影响晚上出行。县综治中心受理后派单县住建局,得到了及时维修。
二是精准研判,实现高效办理。县综治中心对网上受理的群众诉求进行会商研判,构建“三级响应”派单机制:普通咨询类由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交办相关窗口单位即时答复;需协调事项推送至属地综治中心;跨部门复杂问题触发“联席响应”模式,由综治中心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参与,进行联合调处。城郊乡居民蒋荣贵线上反映因琐事纠纷,其子被邻居蒋荣显打伤,要求得到公正处理。县综治中心受理后经研判,认为该案件易引发“民转刑”,立即派单城郊乡牵头,公安、律师参与开展调解工作,经过两天的努力,双方达成赔偿协议、握手言和。
三是质量评估,确保群众满意。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对承办单位办结反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看协议是否签订,看当事人是否满意等,填写评估意见表并由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对办理结果评估不合格的,反馈承办单位进一步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在评估县一起小区内流浪狗咬人案件处理结果后,工作人员认为承办单位调解过程过于简单,将案件推向法院立案不妥当,经分管领导同意后,组织法官、律师共同参与,协助承办单位共同调解,最终当事人和物业达成了了赔偿协议。(石为壁 刘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