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母亲 英雄的儿子——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发表之后(三)
作者 李佩山

2025年5月14日,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逝世61周年。为深切缅怀焦裕禄同志的丰功伟绩,让人们深刻了解在英雄背后,他母亲对他人生的巨大影响,我通过深入地挖掘采访,饱蘸热泪、满怀深情地撰写了《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这篇纪实作品,经本媒体等26家中央与地方媒体平台传播后,在全国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点评、转发和发表激情感言,盛赞李星英和焦裕禄母子是伟大的母亲、英雄的儿子!
中铁十四局集团海外公司员工李霖:若将父亲比作撑起家庭的巍峨高山,为家人遮风挡雨,成为坚实依靠;那么母亲便是潺潺流淌的清泉,以温柔的滋养浸润着每一寸生活的土壤。在焦裕禄母亲李星英的身上,既凝聚着中国传统母亲勤劳、善良、坚韧的美好品质,又闪耀着独立、隐忍、大爱的独特光芒,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儿子前行的道路。

母亲之于子女的影响,恰似春风化雨,在无声无息间塑造着灵魂。就像当年孟母为给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三次迁居,用行动告诉孩子环境的重要性;岳母为激励岳飞精忠报国,忍痛在儿子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将家国大义深深烙印在儿子心中;欧阳修的母亲郑氏,用荻草秆当笔,以沙地为纸,教导儿子读书识字,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
李星英亦是如此,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正直、善良、担当的品质,深深融入焦裕禄的血脉。在她的影响下,焦裕禄成长为一个心怀天下、无私奉献的人,把对母亲的爱升华为对人民的大爱,在兰考大地上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母爱,是人世间最纯粹、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它无需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能在平凡的岁月里,孕育出不平凡的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母爱的深刻内涵,她们的爱,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文明的长河。值此之际,我谨向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山东高速信息集团通维公司员工赵大智:读完《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一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动人场景,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位在淄博八陡火车站瘫坐痛哭的老母亲如在眼前,在儿媳和众人面前克制泪水,却在故土上尽情地宣泄哀思。这种隐忍中的深情,克制中的大爱,在克制与释放间展现的,正是伟大的母亲品格!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李星英用小米面煎饼和千层底布鞋滋养了一个伟大的灵魂;在儿子离世后,她又用瘦弱的身躯,不屈的脊梁,支撑起了整个家庭。这平凡而朴素的母爱,培育出了一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民公仆;一个农村妇女的家教家风,成就了一个感动中国的“时代楷模”。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这对母子的人生轨迹,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躺平”“佛系”绝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
“亲民爱民”的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迎难而上”的勇气,依然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求实”的工作方法、“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更是新时代青年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
最好的纪念不是重复过去的故事,而是让故事里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最深的缅怀不是停留在感动中,而是将感动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最高的致敬不是仰望先辈的背影,而是让他们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延续和发扬光大!

张秀英
张秀英山东省济南市铁龙公司退休员工张秀英:刚拜读完作者李佩山撰写的《我在寻找那颗星——追记焦裕禄和她的母亲李星英》,使我对焦裕禄母亲李星英的情况有了深刻了解。
李星英老人为人师表,教子有方,处处为儿子做出了好样子。她在生活艰难、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情况下,却表现出了女性的隐忍、沉稳和坚强,不愧是一位中国优秀女性的缩影。焦裕禄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杰出的共产党员,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杆,都是与他的母亲分不开的。
世间所有的美好,都离不开母爱的光辉。因此,我们在学习焦裕禄精神、缅怀焦裕禄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刻铭记焦裕禄背后那位伟大的母亲李星英!

在广州《都市头条》英雄铁道兵发布的《千里探亲成永别——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一文最新评论区,读者小Q留言:好感人呀!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为兰考献身的好书记焦裕禄烈士!还有他那个隐忍、抗压、坚强的英雄母亲李星英。谢谢李佩山战友采访撰稿,再现了焦裕禄生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读者惠萍留言: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读者程玉常留言:好文拜读,感天动地的党的好干部楷模,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他是一个时代的典型代表,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使者。他的母亲是伟大的母亲,值得人民永远怀念!
读者乔同前留言: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模范事迹与雷锋精神感动和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已成为共和国的永恒记忆并载入史册!李佩山战友此文又一次让我感动的流泪……

河南南阳油田员工丁秀华:我爱人老家是兰考的。但由于不在那里工作和生活,过去对兰考、对焦裕禄在兰考开创的业绩了解并不多。拜读了《这是娘最后一趟来看你——追记焦裕禄和她的母亲李星英》的佳作,我不仅了解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且使我心里非常感动。为了防风固沙,当年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大面积栽植泡桐树。
如今兰考成为闻名遐迩的泡桐生产基地,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由于兰考土质、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在沙质的土壤中,生产出的泡桐疏松度适中,材质轻柔,纹路清晰,耐蚀耐腐耐高温,共鸣程度高,透音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声学品质。经北京木材研究所对全国十几个地区的桐木研究鉴定,确认兰考泡桐为全国制作乐器的最佳材料。
说来也巧,我使用的古筝就是兰考亲戚帮忙买的,音质非常好,并且经久耐用,不翘不裂不变形。难怪回兰考探亲期间,我常听到有人歌唱:“焦裕禄啊,我们的好书记,你就像那泡桐树巍然挺立,挡黄沙抗洪水无比坚强,不怕苦不怕难从不为自己……看见泡桐就想起了你、想起了你……”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新乡机务段高级技师陈海燕:读《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一文后,禁不住感慨万千,焦裕禄不愧是人民公仆,领导干部的楷模!而他的母亲李星英也同样令人称赞!
一
英雄母亲李星英,
言传身教好家风;
母慈儿忠为人民,
神州大地永传颂。
二
为有牺牲多壮志,
一心为民公仆情。
家教家风寻常事,
天空闪烁那颗星。
三
六十一年不算短,
历史长河一瞬间。
唯见兰考变化大,
英雄母子续新篇。

河南省兰考县供销合作社原修志办公室主任张树荣:焦裕禄,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一个毛泽东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他以年仅42岁的生命,累死在了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他的英年早逝和感人事迹,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和关注,全国掀起了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热潮。
如今61年过去了,提起焦裕禄这个光辉的名字,仍然是让人肃然起敬。作者李佩山在焦裕禄逝世61周年前夕,及时报道了《我在寻找那颗星----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这篇作品使我从中了解到焦裕禄背后伟大母亲的故事。我记得有句名言:“孩子的成才,90%来自母亲。”焦裕禄的成才,也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
焦裕禄伟大,他的母亲更伟大!是她的无私托举和谆谆教导,奠定了焦裕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坚实基础。焦裕禄的一生,都在践行着他母亲的教导。可以说,作者呕心沥血写下的这篇文章,让广大读者第一次知道了焦裕禄的母亲,是一位多么坚强的母亲!多么伟大的母亲!多么了不起的母亲!
家庭遭难、中年丧夫、老年丧子,都不能把坚强的李星英击倒。她首先考虑的是党、是别人、是国家,了不起的母亲培养出了不起的儿子,怎能不令人敬佩?伟大的母亲,为我们培养出了受世人爱戴的英雄,独具慧眼的作者,为我们再现了焦裕禄和他母亲李星英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永远铭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吧!

原铁道兵十八团政治处主任、中铁十四局集团原企业策划部部长周运广:夜深人静,大院里的人都进入了梦乡。我在孤灯下,一口气读完了李佩山战友刚刚发表的《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这篇新作。我被文章里伟大的母亲李星英和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事迹深深感动!
我和李佩山战友在一起共事20多年,读过他许多在各个时期发表在全国各大报刊报道我们局(师)英模人物的长篇文章。他在担任师团新闻干事和局宣传部部长的几十年间,曾多次深入焦裕禄同志的家乡及其战斗和工作过的地方,采访焦裕禄的爱人、子女、同事和乡亲,积累了不少第一手资料,报道了许多不为人知、感人至深的焦裕禄同志爱人徐俊雅及其家庭的往事。
李佩山战友这篇《这是娘最后一趟来看你》的作品发表在中国国情网上,是他多年来寻找、探访和追记英雄母子事迹的又一篇力作。对焦裕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我还在读中学时的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听到过宣传,1968年2月我当兵入伍后,部队专门组织学习过。焦裕禄在兰考任县委书记仅一年多,他以生命为代价,带领兰考人民为改变白茫茫盐碱地,不仅创造了兰考人民改天换地、艰苦奋斗的精神,而且培植了兰考脱贫致富的"焦桐"!
几十年来,兰考人民继承和发扬焦裕禄精神,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仅泡桐一项的综合收入就达到数百亿元,兰考人民永远也忘不了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好书记。焦书记如何带领兰考人民改天换地?如何以一己之功影响着兰考乃至全国人民?在他短暂的42个春秋里,如何能迸发出如此光彩的人生?
李佩山战友在这篇文章里,给出了撼人心魄的答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深沉母爱,一个无私奉献、具有家国情怀的模范家庭,培养和造就了一个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我们今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多么需要更多这样的好母亲、好书记、好家风啊!
原文链接:这是娘最后一趟来看你——追记焦裕禄和他的母亲李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