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速览 > 特别报道 >

专家观点丨郝爱民:从数字中国峰会看低空经济的制度突围

5月4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闭幕。本届峰会首次设立低空经济专区,集中展示“数据要素+低空经济”的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其中,中国联通通过应急通信、城市治理等14个主题展位、50余项展项,系统呈现低空经济领域硬核科技与实践。国家数据局同期发布70个公共数据应用示范场景,将“低空巡查综合飞一次”等场景纳入公共数据治理体系,标志着该产业正式迈入制度创新深水区。

制度瓶颈凸显,制约产业升级动能

“全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突破8万家,但制度供给滞后已成产业升级最大梗阻。”河南省政协委员、航空经济专家郝爱民教授在接受专访时指出。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企业8600余家,广东、山东、江苏三省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27%。这种企业分布与空域资源、基础设施等要素获取能力的倒挂,暴露出制度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深层矛盾。

地方先行先试,支撑国家规划布局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启动低空经济“十五五”规划谋划编制工作。郝爱民结合君友数字监测数据指出,一季度全国低空经济领域107个中标项目中,浙江、广东、江苏三省合计占比50.5%,形成显著的区域分工特征——浙江省项目聚焦低空经济产业规划编制,重点探索空域管理政策框架;广东省项目集中于产业园区起降场站、监测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江苏省项目专攻园区三维建模、航路规划等工程设计标准研制。郝爱民强调,三省通过“规划-配套-标准”的递进式实践,为全国“十五五”规划提供了可检验的治理模块化经验。

教育供给革新,夯实产教融合根基

近期,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新增航空运动、低空技术与工程等29种专业,郝爱民认为这标志着教育体系对制度性需求的战略响应。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无人机实名登记量达110.3万架,持证飞手数量同比增长39.2%。但据君友数字监测,技术枢纽城市(北上深杭)飞手需承担“飞行操作+数据治理”复合职能,薪资水平为7500-10300元/月,而中西部农业区域飞手薪资为5500-6800元/月,区域薪资差达45%,折射出制度性能力建设缺位。郝爱民强调,高校需聚焦“规则设计能力”培养,通过空域动态确权、航路算法伦理等跨学科课程重构,破解“技术先行、制度滞后”的发展瓶颈。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