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皇后乡王德红:一言一行总关情
河南党建网讯:“网格员工资发了8个月2400元,我给婆婆2000元,微信转了4次她都不接收,非叫我留着自己花。”11月17日,在南召县皇后乡郭庄村村部,正在电脑前忙碌的信息员温慧说。
温慧口中说到的婆婆叫王德红,今年57岁,家住南召县皇后乡郭庄村西庄组。自1988年结婚开始,丈夫孟凡山在外务工,整天忙碌,操持家务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女人的身上,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还要下地干活,整天有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吃不完的苦。几十年来,她识大体、顾大局,婆媳关系融洽;她持家有道、关爱晚辈,家庭关系和睦;她温良贤惠、勤劳肯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乡亲邻里交口称赞的“好婆婆”。
儿媳眼中的“好闺蜜” 俗话说:“婆媳关系两张皮,互不理解矛盾起。”世上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在王德红家中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担心。如何巧妙的处理好婆媳关系,王德红却有着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把儿媳妇当成自己的“好闺蜜”、知心交底“好朋友”。人心都是肉长的,王德红把自己的儿媳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对待,每次儿媳和老公吵架,她总是站在儿媳这边,如果是儿媳的错,她会先训斥儿子,然后再和儿媳讲道理,如果是老公的错,那么老公就要接受母媳两人的“批评教育”。王德红很是关心儿媳,在生活上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尽量减少生活中的烦恼。温慧不喜欢做饭,结婚9年了,只要婆婆在家她就不用做饭。2023年春上的一天,儿媳突然想吃榴莲,但又嫌贵,王德红二话没说掏出100元,让儿子到街上买回来给媳妇吃,这事一说起来,温慧心里都十分感动。2018年11月底,小孙女刚刚出生,温慧身体十分虚弱,再加上情绪波动,患上了产后抑郁症,整个人每天都很悲观消沉。王德红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一边细心帮儿媳照顾孩子,一边细心照料坐月子的儿媳,总是想方设法做好吃的饭、说好听的话,帮助儿媳恢复身体、打开心结、走出阴影。功夫不负有心人,温慧逐渐走出了抑郁的心境,变得阳光、活泼、自信起来。
“俺婆婆对俺可亲,对我们非常照顾,她既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好闺蜜’,有啥事我都愿给她讲、跟她商量。”温慧说起自己婆婆,那真是赞不绝口。
子女眼中的“顶梁柱”经历过困难的人,知道生活的不易,做人的本分。王德红肯劳动、能吃苦,总是把家里打理的有条有理,生活摆布的井然有序。2022年初,儿媳温慧到村委会当了信息员,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儿女,王德红非常支持儿媳的工作,主动担起照顾孙子、孙女的“任务”,做好她的坚强后盾。王德红夫妇养育有两个儿子,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他们一个个都自信上进、乐观向上。大儿子在外干建筑技术活,每月能收入10000多元,发展得也不错。二儿子勤奋好学,如今已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大学,未来可期。
2019年,温慧夫妇看到舅舅家的养猪场办的风生水起,
就把全家积蓄拿出来搞母猪繁育,期望能够大赚一把,干一番事业。可惜的是2020年遇上了疫情,随后又跟着猪市下滑,几年下来,不但没有赚到钱,老本也赔了进去,把儿媳愁的是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作为家中的“定盘星”,王德红耐心开导说:“钱是人挣的,钱没了可以再挣,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活就是这样,在王德红的引导下,儿子儿媳不再颓废、不再气馁,重振了东山再起的信心,投入了新的创业奋斗中。阳光总在风雨后,如今儿子儿媳都有了新的工作,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邻里眼中的“好婆婆” 人们常说做个好婆婆难,但王德红却不这么认为,她说:“人与人之间相处,难的是能不能将心比心、彼此宽容,难的是能不能掏心掏肺、换位思考。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思想,只要主动理解,留有空间,就没有代沟。”远亲不如近邻,谁家有了困难,她总是跑前跑后、相互招呼、不图回报、宽厚待人。无论见到了村里的谁,王德红总是满脸笑意打招呼,平常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邻里乡亲,谁家需要帮忙看看孩子,谁家门前的路面脏了,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她都会主动伸出援手,从不考虑自己的得失。“我做他们邻居这么久,从来没见他们婆媳红过脸、吵过架,那对儿媳可真是疼在骨子里了!”挨门邻居们说起王德红,无不称赞。
王德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树立了榜样,影响一家人、带动一片人、熏陶一村人,树立起了优秀的模范形象。2023年9月,王德红入围南召县“乡村光荣榜”,并被评为南阳市2023年度“乡村光荣榜”人物之“好婆婆”。如今,在四乡八邻王德红已成了大伙效仿学习的“身边好人”“模范婆婆”。(李祖全 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