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时代先锋 >
河南党建网 ( 通讯员石为壁 徐培)几年前,家住南召县太山庙乡梁沟村的张继波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户,在驻村扶贫干部的精心帮扶下,几年间,张继波靠发展养殖业,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小康路,成了当地远近有名的致富明星。
说起过往,今年52岁的张继波不堪回首。十八年前的一天,热心的张继波在帮助邻居加工饲料时,左手不慎被饲料机轧伤致残。突然的变故给他带来重重压力,精神备受折磨,经济陷入困境。2005年,曾经温柔知心的妻子,狠心撇下了年仅8岁的女儿和肢残的张继波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
面对人生坎坷,性格倔强的张继波从不服输!他强打精神,一边拉扯着年幼的女儿,一边打工。他在工地上干的是零工活,工资与别人相比少拿了很多。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住的依旧是石头墙老瓦房,家里摆放的仍是结婚时添置的老家具。
2015年,张继波被纳入贫困户,县纪委驻村第一书记张纪伟成了他家中的常客。张书记每次与他交谈,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俩人面对面坐在一起,聊过去,说现在,话将来,问困难,说打算!
他看到驻村干部风里来,雨里去,走村入户摸情况,查实情;他听到驻村干部在与群众交谈时,温馨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
扶贫干部像亲人一样的苦口婆心,温暖了张继波那颗受伤的心。党的好政策令他心潮澎湃,亲人暖心的话语使他激情飞扬。张继波看到家荒山荒滩多,很适合发展养殖业。他先后到浙江等地学习养鹅养羊技术,但都无功而返。张书记劝导说:“继波,你看养牛咋样?”
2016年,张继波筹措资金,建牛舍,买种牛,准备当“牛倌”。2017年,他利用5000元小额贷款,购买了8头母牛。经过几年“滚雪球” 式的发展,现存栏30余头,年收入十万多元。
由“门外汉”到养殖能手,张继波的养殖路走的非常坎坷,每走一步都离不开扶贫干部的大力扶持。
说起过往,今年52岁的张继波不堪回首。十八年前的一天,热心的张继波在帮助邻居加工饲料时,左手不慎被饲料机轧伤致残。突然的变故给他带来重重压力,精神备受折磨,经济陷入困境。2005年,曾经温柔知心的妻子,狠心撇下了年仅8岁的女儿和肢残的张继波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
面对人生坎坷,性格倔强的张继波从不服输!他强打精神,一边拉扯着年幼的女儿,一边打工。他在工地上干的是零工活,工资与别人相比少拿了很多。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住的依旧是石头墙老瓦房,家里摆放的仍是结婚时添置的老家具。
2015年,张继波被纳入贫困户,县纪委驻村第一书记张纪伟成了他家中的常客。张书记每次与他交谈,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俩人面对面坐在一起,聊过去,说现在,话将来,问困难,说打算!
他看到驻村干部风里来,雨里去,走村入户摸情况,查实情;他听到驻村干部在与群众交谈时,温馨的话语和爽朗的笑声!
扶贫干部像亲人一样的苦口婆心,温暖了张继波那颗受伤的心。党的好政策令他心潮澎湃,亲人暖心的话语使他激情飞扬。张继波看到家荒山荒滩多,很适合发展养殖业。他先后到浙江等地学习养鹅养羊技术,但都无功而返。张书记劝导说:“继波,你看养牛咋样?”
2016年,张继波筹措资金,建牛舍,买种牛,准备当“牛倌”。2017年,他利用5000元小额贷款,购买了8头母牛。经过几年“滚雪球” 式的发展,现存栏30余头,年收入十万多元。
由“门外汉”到养殖能手,张继波的养殖路走的非常坎坷,每走一步都离不开扶贫干部的大力扶持。
责任编辑:朱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