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传煤”实践队对话38载乌金人 聆听岁月深处的矿工回响
7月15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薪火传煤”社会实践队一行7人,在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与一位扎根煤炭生产一线38年的老矿工高先生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老对话”。这位58岁的老矿工,用他浸透汗水与热血的矿工生涯,为青年学子们翻开了一本厚重的人生之书。
实践队采访老矿工高先生
在实践队指导老师王亮亮的引导下,老矿工高先生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他深情讲述了自己生于矿工之家,从小耳濡目染,扎根矿山的历史。20岁那年,他便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正式成为一名煤矿工人。
高先生回忆道,早期的煤矿生产技术十分落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为了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工业粮食”,矿工们常常需要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作业。他至今难忘初到煤矿不久时经历的沉重打击——短短八天内,两位朝夕相处的矿友相继在事故中离世。“那三天,我都没去上班。”提及往事,高先生仍心有余悸。工作的艰险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他的左手小拇指和右手拇指都曾在事故中被压断。
“有人说我们是‘煤黑子’,也有人说我们是‘煤亮子’。”谈及矿工的身份,高先生语气坚定,“但不管叫什么,为国家能源事业贡献力量的初心使命,在我们煤矿人心中永远不会褪色!”
面对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采矿专业学生,高先生热情地分享了井下作业的具体流程和至关重要的安全注意事项。他殷切勉励同学们:一要苦练过硬本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二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运用新技术、新设备;三要时刻绷紧安全弦,将“安全生产”牢记心间;四要珍爱生命健康,实现“健康生活”。他寄语青年一代,要传承矿工精神,为新时代的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这场穿越时光的对话,不仅让实践队员们触摸到了煤矿发展的历史脉络,更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矿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老矿工的嘱托,如同不灭的矿灯,照亮了采矿学子未来的职业道路。(王诗雅 刘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