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红色经典 >

三门峡陕州区:党群一家亲 帮扶心连心

       
    题记:
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如何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陕州区委组织部以整治“新衙门作风”和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枫桥经验”,打造“心桥工程”活动为契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蹚出了“党员联户”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新路子,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架起了党群连心桥。请看本报记者采写通讯——
 

    党群一家亲 帮扶心连心

        ——陕州区开展农村“党员联户”工作纪实
 
                       《今日陕州》 记者 曲晓佳 通讯员 张兵波 张国锋
 
     5月19日中午,我们慕名采访王家后乡坟上村联户党员段聪敏,约好的时间却迟迟不见人到,让人心生疑虑。事后了解到,就在我们来之前的半小时,他的联系户张灵巧突发心脏病,段聪敏得知情况,立即把病人送到乡卫生院而后转到县医院进行救治,幸亏送达及时,病情已逐步稳定。这是我们采访当天碰到的“党员联户”真实一幕。

    党员户结亲戚
 
    段聪敏既是党员也是村里的村医,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工作职责,发挥村医优势,重点联系村里5户身患重慢性疾病的群众,他都能坚持每月定期入户,为自己所联系群众测量血压,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村里的孤寡老人段俊法、王群花是他的重点联系户,两位老人因病不能自理,家里电线断了后,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段聪敏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为他们服务,帮他们修理线路、冒雨为他们采集社保认证信息。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二位老人的女儿都远嫁外地,好几次半夜突然发病,都是电话直接打到段聪敏跟,帮忙把他们送去医院救治的,老人激动地说:“儿女离得远,在这里,聪敏就是我的亲人!”

    去年以来,陕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的要求,聚焦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探索实施农村“党员联户”工作机制,织就民生幸福网、架起党群连心桥。各村党组织根据居住远近、党员特长、从事产业等实际,以长期居住在村内群众为主,重点联系贫困群众、留守儿童、重点管理对象、重大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信访人等“重点户”,每名党员联系不过10户,全区1万多名农村党员联系群众6万余户,实现党员联系群众全覆盖。

     爱心救助换真情
 
      “今年2月份,孩子生病住院,多亏留锁为我帮忙啊,真是救了我的急。”观音堂镇陈营村韩三妞感动的对记者说。采访中得知他的孩子因患免疫性脑炎在郑州住院治疗,30多万元的救治资金让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急的韩三妞团团转。联户党员李留锁知道情况后,尽管自己也是在工地打工,经济并不宽裕,依然东拼西凑3万元送给了韩三妞,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孙国超是宫前乡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他的联系户刘铁军兄弟二人是村内五保户,智力残疾,口齿不清,生活行动极为不便,孙国超主动联系、承担起二人的照料任务,长期为其购买药物,重新修建房屋、定期为其整理庭院卫生,还经常上门为其理发,手艺精巧,态度细心,被群众亲切的称为“理发书记”。

    陕州区结合实际,按照“就近就便、利于服务、长期联系、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自愿联系与组织分配相结合的方式,区委组织部统一制发联系服务手册和联系卡6万余份,公开联户党员姓名、联系电话、服务内容等信息,发放至每户群众,党员用爱心温暖群众,群众信任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真情回馈社会。 

     疫情无情人有情
 
      疫情防控期间,张茅乡麻塘湾村群众陈春征刚从武汉归来被居家隔离,生活受到影响。联户党员刘宝峡隔三差五的为他送去粮油、蔬菜等生活用品,担心陈春征居家隔离期间思想有波动,刘宝峡就每天打电话为其做心理疏导,稳定了陈春征的情绪,使他安心进行隔离。

    为方便服务群众,全区各村党员采取入户、电话、视频等形式,每半月至少联系群众一次,特别是在村居住的党员,充分利用农闲、晚上等时间到群众家中拉家常,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法律法规、收集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事琐事。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联户党员个人解决不了的,收集后上报党组织,党组织依据情况加以研究解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区联户党员都能积极充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排查员和服务员,累计开展贴心服务5600余次、代购生活物资4600余件。

    联户工作见实效
 
    店子乡白石崖村党员陈宝峰是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他主动联系8户养殖中蜂的农户,为他们提供养殖技术、中蜂管理、市场销售等服务,让每户蜂农每年增收3000至5000元。

    张汴乡西王村的贫困群众杨玉辰,独自一人生活,靠低保金和养老金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因为资金不够,劳动力不足,杨玉辰不愿发展产业,脱贫成效就难以保证。联户党员马雪条得知情况后,详细为其讲解种植油葵的效益和补助政策,并买来种子和化肥,和家人一起帮她种植6亩油葵。马雪条又跑前跑后,帮助落实种植补贴1800元,仅此一项,当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

    据了解,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全区联户党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联系群众提供务工信息和务工岗位,帮助发展产业等,助力贫困群众多渠道增加收入。

    勤走多访解难事
     
    “我联系的户坚决不能使矛盾上交,争取全部化解,我会以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为桥头村发展作贡献。”这是张湾乡桥头村党员姚建平经常说的话。

    姚建平经常主动到自己联系户家中了解情况、解决矛盾,在了解到联系户姚选伟向村里反映责任田地界问题和退耕还林面积有误等问题情况后,多次与村干部一同到姚选伟家中进行调解,成功化解了矛盾。

    全区党员时刻把群众所期所盼挂在心上,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化解有关生产、邻里之间、家庭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目前,全区联户党员共走访群众4.4万余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80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3822个,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2起,进一步增进了党员与群众之间的感情,有力促进村级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比学赶超争先进
 
    大营镇吕家崖村老党员陈益民被评为第一季度联户工作优秀党员,在支部授旗仪式上,他激动的说:“有了这面小红旗,咱服务群众的劲头就更足了。下一次,争取还让流动红旗挂在俺家门口”。现在,优秀联户党员“流动红旗”的一抹红色,正在成为陕州区各村党(总)支部最亮丽的色彩。

    陈益民是村里的一名老党员,党员联户工作开展以来,每周他都要到联系户家里坐坐,谈谈心,唠唠嗑。村民刘丁银是他所联系户之一,在平时的走访联系中他得知其年龄大而且腿脚不好使,于是就骑着自己的三轮车帮他拉麦子去磨面,并帮忙做地里的农活。刘丁银激动的说:“真是太谢谢你了,你真是不少为我帮忙。”还有一户宋宽高的妻子颈椎不好,他就利用空闲时间帮她拔罐。在疫情期间,他积极奉献爱心,主动捐款1000元。他常说,这是一个党员起码的品质,周围群众有困难,能帮一点是一点。

    陕州区将党员联户与农村党员积分管理相结合,着力激发党员联户积极性。制定党员联户积分办法,党员每月依据“化解矛盾纠纷、收集提交意见建议、办理实事好事”等具体分值申报联户积分事项。每月“主题党日”设置联户工作专题,通报党员联户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党组织每季度末根据党员联户积分情况,评出优秀联户党员,并颁发“党员联户工作流动红旗”。目前,全区已评选出优秀联户党员523名。

    为确保“党员联户”工作机制落实、开花、结果,区委组织部每月对党员联户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通过走访党员、群众或召开座谈等形式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并进行量化计分,在“陕州组工”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公布,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党员联户工作的开展,使全区农村党员由‘无职’变‘有责’,由‘无位’变‘有为’,党员党性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党员群众关系进一步密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席伟林说:“下一步,陕州区将认真总结,继续探索,全面提升党员联户的质量和水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责任编辑:bi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