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期持续阴雨天气,河南省新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前,聚焦“抢收、烘干、播种”关键环节,构建“三级包保”责任体系,市级领导下沉一线统筹指挥,科级干部驻村协调资源,村干部定人定田压实责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应对不利天气、确保粮食丰收的强大合力。

网格赋能抓抢收,科学作业降损失。各村党组织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精准掌握各地块农作物成熟度与积水情况,依托气象部门精准预报,科学组织抢收。辛店镇界牌村党支部提前协调周边农机手,建立农机服务微信群,利用短暂晴好天气,迅速组织4辆履带收割机进地作业、党员志愿者协助装卸粮食,抢收过程高效有序。观音寺镇大董村种植大户张占卫因降雨导致农机无法进地,网格员第一时间协调50名志愿者开展人工抢收,用2天时间完成120亩花生采收;梨河镇黄甫蔡村党支部书记丁书民主动对接本村两户种粮大户,一方面组织群众抢收倒伏玉米,另一方面联系机器抢收可机械作业的地块,解决1000余亩玉米抢收及晾晒问题;和庄镇陆庄村“两委”干部郭长兴在连续阴雨期间,牵头组织党员帮助农户抢收花生,用实际行动解民忧。

整合资源解民忧,搭建晾晒烘干网。统筹开放学校操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场地300余处,发动党员带头无偿共享自家院落和空间,临时晾晒面积达28万平方米。创新代烘代储机制,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三方代烘代储机制,实现玉米日烘干处理能力100万斤。观音寺镇党委整合镇内烘干资源,构建“专业烘干厂+公共晾晒点+群众共享场地”的立体晾晒体系,发起“晾晒场地共享”倡议,党员带头共享自家院落、平房等场地,全镇开放党群服务中心、闲置厂房等临时晾晒点26处,解决农户作物晾晒难题。

科技良法强赋能,精准服务备秋播。科学散墒整地上,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推行“分片包村”指导模式,针对不同地块墒情,指导农户开挖深沟沥水、清理秸秆,有序推进散墒整地。科技赋能播种上,牵头建设高产示范片,集成推广“五良”技术模式,8支农技服务队一线全程指导,普及麦播“适期、适量、适深、适墒”关键技术。将30万亩小麦播种任务逐层分解到村、落实到田,及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农户难题,有效防范弃耕撂荒,为小麦播种筑牢根基。(新郑市委组织部  徐永立  田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