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时代先锋 > 时代楷模 >

首席女技师:30年做好一件事

作者 王晓峰
 
她是一个矿工子女,在煤矿最苦最脏的元车岗位一干就是30年,她不仅是石壕煤矿的高级技师,还是该矿的首席元车技师。她叫伊江丽,是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石壕煤矿机修车间元车工。
        
2月23日,伊江丽正在元车前加工配件。

伊江丽今年49岁,是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石壕煤矿机修车间的元车工。

伊江丽是个很有故事的人,她不仅是石壕煤矿的元车高级技师,还是该矿的首席元车技师。


 
伊江丽的工作经历很简单,1993年毕业于中国水利水电11工程局技工学校,因为父亲在石壕煤矿工作,所以毕业时,她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在义煤集团石壕煤矿机修厂。伊江丽在学校学的是电气试验,但在分配岗位时,领导说:“小伊,元车上没人,你先去元车组吧!”伊江丽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中!”

这一干,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机修厂的元车工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伊江丽,却在这岗位上扎下了根。

在煤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在煤矿,安全永远是第一位。有时候甚至防护用品的一丝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伊江丽说。

杨春霞是伊江丽的第一个师傅,杨春霞教她操作的车床型号是C618,伊江丽说,C是指车床,6是普通,18是指加工工件的中心高,也就是加工工件的最大旋转半径是18mm。

伊江丽爱学习,总是随身带个小本子。师傅给她讲的元车操作原理,操作程序,以及加工配件位移量是多少,刀具转速是多少,她都一一记下来。

伊江丽至今仍记得她第一天上岗,师傅杨春霞告诫她:“元车操作,首先要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着工作衣,戴帽子,戴护目镜,不许戴手套,女职工头发要盘在帽子里,不许穿高跟鞋,不许穿裙子。其次是夹件,如果工件夹不好,因为车床转速高,轻则会造成工件飞丢、损坏,重则可导致人员受伤。”伊江丽说,当时师傅说,也没太在意,认为师傅不过是危言耸听。但发生在身边的两次经历,使她对师傅说的那番话有了彻底的理解。

那是伊江丽上班后不久,已经能够独立作业的伊江丽按照师傅要求在C618元车上加工木制轴销,因为冬天天气寒冷,再加上元车工操作整天都是油乎乎的,伊江丽为了省事,就带着帆布手套进行操作,粗车后,伊江丽用手按着砂纸给轴销抛光,不知怎么,手套就压在了砂纸下面,轴销在旋转,伊江丽想抽出手,手却不听使唤,伊江丽急了,使劲往后一拽,就把元车拽停了。伊江丽腾出手,连忙按下停车键。事后,伊江丽越想越后怕:所幸当天元车电机只带了两根皮带,且皮带稍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次,和伊江丽一同进厂的一女工因为眼睛近视,在加工铁轴销过程中,为了加快进度,把护目镜取了下来,结果导致铁屑飞进眼里,最后在医生的帮助下,才将铁屑剥出。

经过这两件事后,伊江丽养成了一种习惯,上机操作前,首先是检查劳保防护用品是否佩戴完好。其次是检查照明和车床周围有无杂物。再次,对照图纸找到需要加工的钢件,装刀夹件,选择车床转速,开始作业。作业完毕,关掉设备,把工件摆放整齐,润滑车床,打扫卫生。然后开始加工下一个工件,重复上一套程序。

不到两个月,伊江丽就掌握了C618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半年后,她又跟着王立新学C620。C620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对技术的要求更高。两年后,她又跟着宋彦文学C630,在师傅的教导下,伊江丽的元车技术越来越好。

“机修车间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单位,不论是最初的师傅杨春霞,还是后来的师傅王立新、宋彦文,在教技术方面,都是有问必答,特别是宋彦文师傅,更是倾囊相授,毫不保留!”谈起参加工作这些年的感受,伊江丽感慨万千。

“要干,就要干好”

伊江丽是个要强的女人,最初刚到元车时,她也想到过有朝一日能调离元车岗位。

元车岗位留不住人,主要是因为苦脏累。别的不说,就说每天一身油,没有哪个女孩子愿意干。因为作业中不许戴手套,伊江丽的手粗糙的像两张砂纸,夏天还好说,下班后用肥皂洗一下,冬天,没有热水,通常都是先用锯末把手上的油污擦拭几下,然后再用洗衣粉把手上的油污洗洗。因为整天要和木头、铁件打交道,元车工的手不仅粗糙,而且布满了裂口,无论怎样清洗,也清洗不干净。


 
伊江丽也有几次调动元车岗位的机会,但因领导不签字而泡汤。对于领导不签字,伊江丽也能理解。她说:“任何单位都是这样,工作干得好的,想调动走不了,反而是工作吊儿郎当的,一说调动领导立马就签字了。”

“要干,就要干好!”这是伊江丽常说的一句话。促使伊江丽下决心学技术的,是2005年7月,她的师傅宋彦文因家庭原因调到了其他单位,元车组只剩下她和靳启文、李永强三个人,他们三人资历、技术基本相当。伊江丽说,以前宋彦文师傅在的时候,不论什么难干的工作,有宋师傅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师傅走了,工作还要继续。有山靠山,没山独担,有活,他们三个就商量着干,遇到不懂的地方,三个人就坐下来一起讨论。那一个时期,伊江丽觉得特别难,但那一个时期,也是她进步最快的时候,一年下来,他们三个基本上都能独当一面了。

那一个时期,伊江丽对知识的要求非常迫切,但外出培训,没有机会,自学,没有书籍。伊江丽说,那时候不像现在,网上书店啥书都有,她跑过许多书店,都没有车床这方面的书籍。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义煤集团鼓励职工报考工人技师,并规定考上技师,每月有30元的技术津贴。30元,搁现在可能不算啥,但对于那时候一个月收入只有两、三百元的地面工来说,绝对具有吸引力。

伊江丽在技校学的是电气试验,本就与车床八杆子碍不着,为了拿到工人技师证书,伊江丽也是拼上了,一个多月时间,天天夜里学习到深夜,对弄不懂的地方,下班后,她拿着图纸对照实物一点一点摸索。伊江丽说,过去干活完全凭经验,加工一个工件,转速多少,怎样干?完全是老师怎样传授就怎样操作,至于为什么这样干,一概不知,通过这次技师考试,使她对元车的构造、性能有了全新的认识。最后,伊江丽以理论82分、实操89分、综合得分集团公司第4的成绩,顺利通过技师考试。

开展技术比武是提升素质最有效的手段。在往年的技术比武活动中,各工种的技术状元几乎有清一色的男职工垄断,2008年技术比武活动开始后,有人就开玩笑地对伊江丽说,“江丽,你也是技师,今年去拿个‘状元’,为咱‘半边天’争争光!”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了备战技术比武,她对照教材,从磨刀具开始,对转速、进刀量、刀具的角度超前考虑,细心琢磨,怎样才能更快、光洁度更好、尺寸更标准。那一段时间,别人下班她不下,别人休息她不休,一心迷在了元车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技术比武中,她以理论和实操两项第一获得元车工技术比武‘状元’。那一刻,她好高兴。

伊江丽获得了第一名,个别人不服气,说她不过是瞎猫遇上死耗子罢了,伊江丽听到后笑笑。在随后两年的技术比武中,伊江丽再次以两项第一的好成绩蝉联石壕煤矿元车工“技术状元”。2014年,伊江丽顺利通过义煤集团公司举办的高级技师考试,同时,也是石壕煤矿唯一获得高级技师的女职工。

心中有想法,工作有办法

元车操作易,但学精难。元车操作是个精细活,对一个合格的车工来说,加工工件要求精确到丝(机械加工上常用的一个长度单位,1毫米=100丝)。

伊江丽是个很有些想法的人。一次,机修车间为井下加工一批U型卡,按照惯例,车梯形丝扣通常都是先粗车一边,再精车一遍,一个熟练的元车工一班仅通常加工35套左右,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伊江丽通过磨砺刀具、加强装夹力量、控制进刀量等,对加工工艺改进,使原来一个丝口需两刀完成改为一刀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元车工加工工件,最主要的是找准中心线。2021年10月,石壕煤矿井下一80cm的皮带滚筒轴需改为120cm,这就需要再加工一根同等粗细的滚筒轴,然后和原有的皮带滚筒轴进行焊接加长,但如何找准中心线成了难题,元车工以原有的皮带滚筒轴中心线进行加工,但在焊接过程中,因加热后导致焊接的滚筒轴变形。对此,伊江丽经过多方考虑,以皮带滚筒外沿的中心为轴线进行加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去年7月份,井下中央泵房主排水泵紧固螺丝的长丝杠断裂,领导让伊江丽加工一个直径40mm长120cm长丝杠,从事元车操作的人都知道,加工长丝杠最主要的难题是解决震动问题,长丝杠因为两头固定,需要一刀车到底,因此越到中间,震动就越大,有经验的老师傅通常都是越到中间速度越慢,加工这样一根长丝杠,没有10多个小时根本完不成。而井下中央泵房主排水因为工作性质,每停产超过1小时都可能造成矿井淹井的危险,伊江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此,她通过对中心轴轴线进行校正,找准中心线,两头并进,有效地解决了越到中间震动越大问题,使工作效率提高了80%,原来需10个小时完成的长丝杠,现在5个多小时就能完成。

伊江丽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对收入、对工作环境都没有过高的要求,他像义煤大多数员工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平淡如水,真水无香。回顾义煤的发展史,也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伊江丽们,才有了义煤今天的成就和辉煌。
 
采访手记:

采访完伊江丽好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动笔去写,没有动笔的原因,实在不知道怎样去写伊江丽这个人。

伊江丽是个不善言谈的人,通常是问一句说一句,有时候甚至问几句才答上一句,把在一旁陪同采访的机修车间党支部书记王东矿急的抓耳挠腮,反复提醒:“伊师傅,你就说说你那事,说说那事嘛!”伊江丽红了脸,“那事就那样,有啥好说的?”所以和伊江丽一直谈了两个多小时,采访本上还是没有记多少字。

可当你静下心来再去琢磨伊江丽这个人时,感觉就出来了:务实,执着,不善言谈,只知道实干,伊江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东西,不正是大部分矿工优秀品质的具体体现吗!

 

责任编辑: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