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党建新闻 > 特别报道 >

郏县共青团:聚焦关键环节 基层改革显成效

自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以来,郏县共青团紧紧围绕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的引领作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改革标准要求,提前谋划,提前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高标准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全力推动县域共青团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一、配强工作力量,优化基层组织体系。

一是加强县级专职团干部配备。按照编制职数配齐配强团干部队伍。团县委本级编制总数5个,其中班子1正2副,2名一般同志。改革后编制内干部配备率、到岗率均达到100%。同时,结合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设立团县委下设事业单位——郏县青少年之家服务中心。二是强化县级团委挂职、兼职干部选配。根据团的工作特点和需求,分别在不同领域选拔出2名挂职副书记、2名兼职副书记,明确责任分工,参与团县委日常工作。三是搭建平台,充实基层力量。选聘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3人,兼职县级青年工作干事,吸引1名博士生来团县委实践锻炼。面向全国发布招募令,选聘郏县籍优秀在校大学生28名兼任15个乡镇(街道)团委副书记,充实乡镇团的力量。2023年更是将聘任范围扩大至全县377个行政村,工作范围从政务实践、志愿服务扩展到产业振兴、乡村基层治理,有效拓宽实践范围,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开展工作以来,累计带动20000多名团员青年到村、社区,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引导团员青年勇于到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锤炼广大团员青年的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

二、改革组织设置,推动团教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建立团教协作机制。团县委书记交叉任职兼任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并参与具体工作分工。教育团工委负责人,挂职团县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共同推动实现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大事共议、要事互通、难事共推。二是完善各级少工委建设。实行由团县委书记和县教体局局长担任的县少工委“双主任制”,县级、15个乡镇(街道)中小学已全部成立“双主任”制少工委,夯实少先队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颁发一星章、二星章奖章16000个,三星章294个,四星章、五星章30个。组织少先队员参加“红领巾爱学习”主题网课,累计参学人数达56万余人次,实现团、队学习100%全覆盖。三是深化“青”字品牌增量提升。全面提升“青翼家园”品牌,打造“青翼家园”阵地组,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活动,针对来电、来访学生的心理困惑,提供专业指导,并根据共性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目前,已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进村(社区)活动19场次,完成个案咨询172人次,接听心理热线357人次,线上线下活动共覆盖人数1.2万余人。

三、强化激励考核,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着力从规划设计、政策安排上为共青团改革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制定《郏县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统筹推进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召开郏县县域共青团改革推进会,总结优秀经验,瞄准短板弱项,督促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将党建带团建工作,列入全县党建考核体系和县委巡察内容,推动团的建设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将青年发展工作,纳入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并以专章形式单列,整合县内各级力量,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

四、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品牌亮点。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为契机,发挥“河南省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县”建设牵动作用,紧扣“青年优先、青年引进、青年安居、青年乐业”总体目标,实施就业创业、成长保障、安居保障、社会消费赋能、城市活力提升等青年发展五大工程,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探索创新普惠性的青年政策,有效提升了青年的工作、生活、社交环境,致力打造聚集青年人才的区域高地,提升了青年在城市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让青年在郏县更有为、发展舞台更广阔。县委书记王景育署名文章《汇聚县域发展活力 共建青春有为之城》作为河南省首篇县域试点署名文章在中国青年报、团中央官方网站、《中国共青团》杂志、人民网、河南日报等媒体刊登报道。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