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时代先锋 > 第一书记 >

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内黄县石盘屯乡宰庄村驻村干部的帮扶之路

田野里秧苗随风摇曳,果树上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养殖场里牲畜满地奔跑,走进内黄县石盘屯乡宰庄村,忙碌欢腾的景象充满每一个角落。在第一书记李军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着眼当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用好用活强农惠农政策,充分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壮大合作社、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措施,抓好产业扶持的牛鼻子,打好就业帮扶组合拳,促进群众增产增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背景情况

内黄县石盘屯乡宰庄村有农户310户1520人,耕地面积1950亩,全村主导产业为优质小麦、玉米、小杂果种植和漏地菜种植。小杂果种植400亩,漏地菜种植200亩。2021年开始实施“三变”改革,流转土地212亩,种植小麦197亩,麦椒套种15亩。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河南省非遗项目安阳捋面来村助力,先行种植了大葱约5亩。

宰庄村是2015年脱贫村,由于近几年疫情、灾情等风险因素叠加,群众增收渠道少,尤其是困难群众,还面临着收入下滑的风险。面临种种困境,宰庄村驻村干部结合本村实际,灵活运用强农惠农政策,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群众增产增收。

(一)用好用活惠农政策,让特色种种植(养殖)成为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驻村干部着眼脱贫户、监测户及困难群众实际,用足用活各项强农、惠农、助农政策,引导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发展适合家庭实际的特色种植(养殖),帮其申报产业奖补,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家庭收入。有12户群众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申报了产业奖补。边缘易致贫户王常春,现年51岁,家有耕地面积4.57亩,因患股骨头坏死,长期慢性病,家庭长期处于困难状态,唯一的女儿幼专刚毕业,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稳定的工作。考虑到他年轻时曾在养羊厂打过工,驻村干部鼓励他利用家中院子养羊,帮他申请小额信贷,联系专家为他提供养殖指导,王常春树立了信心,几经试验,王常春养羊规模达到35头,驻村干部又帮他申报产业奖补,帮其申请公益性岗位,并提供劳务信息帮其女儿顺利外出务工,加上每月两人的低保金,其家庭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逢人就笑容满面,特别想唠两句笑话,为全村树立了典范。

(二)就业帮扶多管齐下,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为群众拓岗就业提供新机会

“驻村干部帮我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我为村里打扫打扫卫生,每月有300元的工资,还能美化周边的环境,多好的事啊!”王连学的爱人王兰鱼掩饰不住愉悦的神情向旁人说道。为增加困难群众的收入,驻村干部采取介绍务工信息,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开发公益岗等多种措施,多管齐发力,打下组合拳,为71名在外务人员提供服务和帮助,为62长期在外务工人员申报了就业补贴,帮16人申报了公益岗。

为壮大集体经济,驻村干部帮助支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212亩,实施“三变”改革大力发展产业。2022年5月,驻村干部引进河南省非遗项目安阳捋面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向困难群提供就业机会,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有收入。

(三)加强教育培训,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创收致富的新动能

结合群众需求,驻村干部积极开展群众夜校培训,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提高农民认识水平和思维层次,培育了新型职业农民,上半年已开展5次培训。为增强群众的就业技能,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对全村返乡富余劳动力进行摸底,根据村民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联系内黄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来村讲课,培训农业科技知识,邀请专业老师到村开展家政服务、美食烹饪、建筑装饰等培训,提高了宰庄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同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扶贫扶智教育引导,做好思想疏导,引导群众自立自强,靠奋斗奔向美好新生活,激发群众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的热情和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发挥驻村帮扶作用,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中共内黄县委组织部 刘孟孟
 

责任编辑: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