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hndjwvip@126.com
您的位置: > 红色经典 >

洛阳市洛宁县:走进革命旧址 感悟红色精神

河南党建网讯(王爱民 孙红燕 通讯员 李肖倩)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在“七一”建党节之际,我作为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的一员走进了洛宁县东宋镇北旧县村,参观学习在这里成立的第一个中共洛宁县委、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旧址,实地感受革命先辈勇担使命,救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存亡的英雄壮举和感人事迹。经过这次寻访红色旧址实践活动,我不仅接受了一次深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理想信念教育,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让我更加深刻的体悟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辛与不易,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会更加发扬这种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更好地奉献社会,帮助他人。

 
图为旧址讲解员为大家介绍旧址内部结构与主要内容

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我们来到了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门口,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的原建筑都是老式民居,为土木砖瓦结构,而纪念馆布展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斗争历程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革命老区人民舍生忘死跟党走、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听完讲解员对旧址的大致讲解,我愈发觉得传承红色基因是如此地重要,在之后我也会将自己的行为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用行动弘扬优良传统优秀精神。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序厅—精神之光、抗争—烽火燎原、丰碑—民主长城、传承—以史为鉴等几个展室,一句句介绍,一张张照片,栩栩如生的抗日英雄浮雕带他们走进革命年代,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展示区域,生动而深刻地讲述了革命历史故事。一篇篇文字记载,一幅幅志士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给了我强烈的心灵震撼。我震惊于革命先烈们在战争年代条件的艰苦与不易,仿佛看到他们住在破旧闷热的房子里却依然不改志向,“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重温先辈们在洛宁这片热土上的斗争历程,更是让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跟党走,不怕牺牲勇向前的革命精神,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不怕吃苦,无所畏惧的精神,那种毅然决然的英雄气概令我叹为观止。

 
图为讲解员在为实践队员讲解豫西二分区及上级相关领导人

参观中,我时而驻足凝视,看着那一件件勾起人们回忆的物品,一张张将人们的思绪拉回战争年代的图片,我心里十分沉重,为先烈们艰难曲折的抗战岁月而悲痛,但同时我又是骄傲的,感叹自己是幸运的,若是没有先烈们的英勇抗战,又何来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回过神来,我又继续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看历史介绍,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过去,为革命先辈们一心为国、投身革命的高尚境界而深深感动。
此次参观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型雕塑民族长城,它象征着洛宁革命老区人民用血肉之躯凝聚成精神的长城,抵御外敌入侵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而在浮雕上雕刻的诗句“擎帜纾国难 蔚为民族光”更是让我热泪盈眶,革命先烈们的每一步迈进都是艰辛与毅力并存的奋然进取,每一次每一次战斗都是为了国家与民族,在这肃穆庄严的气氛之中,我不禁沉思,革命先烈们用生命和热血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而献身,这让我倍感自豪和无尽的敬意。
而当我看到了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的经过,参观了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时间,地点以及领导人物概况等等之后,我才发觉这一切都是在在日伪顽军虎视眈眈、干部队伍人员奇缺,素质不高、民众生活贫困、给养困难等恶劣的形势和困难下建成的,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电影《长津湖》里的一句话:“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洛宁的抗日先烈们用生命为后人造就了和平,洛宁县抗日民主政府不断克服一切困难,一切为人民群众着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令我动容。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实物展厅

当我看到了洛宁在农业、工业、旅游、社会事业、交通、乡村振兴等多个维度的发展成就时,我只想对革命先烈们说一句话:“这盛世如您所愿。”这些也都令我不禁感慨,真的是“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历史长河汹涌澎湃,每朵浪花都有奔腾故事。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笔,必定是那伟大的红色文化。重温洛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重新认识到了胜利的红旗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发展大势锐不可当。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洛宁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而我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也必将更加坚定地跟随党,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先烈们的英勇精神,争做能吃苦,敢担当,有理想,肯奋斗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以后我会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讲好红色故事,在需要我的地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责任编辑: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