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进行时 伊滨区第一书记在行动
本网讯(通讯员 陈怡平 刘少凡)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疫情考验和重大风险,全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当“尖兵”,把疫情防控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大战场、大考场,冲在一线、全力以赴,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名名第一书记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让鲜红的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李村镇南宋村第一书记刘伟涛
李村镇南宋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伟涛来到南宋村已经两年多了,当疫情开始后,他比平时更忙了。
担心疫情期间贫困群众物资储备不足,刘伟涛购买了面粉、大米,来到贫困户的家,老人看到是他来了,忙说:“你看你平时工作那么忙,怎么中午这个点还来看我们,快进屋歇歇吧。”刘伟涛详细地给老人讲防疫知识,宣传政策,送口罩……
平时,他需要全面掌握武汉归来人员情况、负责村庄全面消毒安排、村口24小时人员值守等各种工作;到村中巡逻,劝聚集的村民回家……
整理完报表,刘伟涛和他的队员何海科一起到村口去查看值守情况,在那儿,遇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又商量起了扶贫项目草莓大棚的销售难题。
刘伟涛和何海科这一呆就要半月不回家了。“虽然家都不算远,但是非常时期,走不开啊。”这期间,他们俩的饭非常简单。“想想抗疫一线人员,我们这点苦不算啥。”
诸葛镇下徐马村第一书记赵鹏辉
诸葛镇下徐马村驻村第一书记赵鹏辉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和村内党员干部一起坚守岗位,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她第一时间安排村组干部认真排查全村返乡人员情况,认真做好返乡人员登记上报、隔离、分包等相关抗疫工作,多措并举给群众全面宣传抗疫知识和注意事项。
她第一时间带领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将三个出村口封闭两个,保留一个设置卡点,党员和积极分子踊跃报名全天候在卡点轮流值班。
为抗击疫情,她和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率先捐款,村内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以及热心群众积极响应捐款捐物,大家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根据当前形势变化,赵鹏辉还多措并举开展抗疫和脱贫攻坚工作,及时建立村级结对贫困户帮扶群,包村的镇领导暨村脱贫责任组组长、村三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所有贫困户成为群成员,及时了解贫困户家庭变化情况,实现疫情之下对贫困户的帮扶不减。
寇店镇水泉村第一书记毕文明
寇店镇水泉村驻村第一书记毕文明用“大喇叭”广播、党员微信群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提高防疫认识,掌握防疫方法,不传谣、不信谣。同时,和村干部一起在大街上悬挂宣传标语,在宣传栏张贴防疫信息,走门串户发放宣传单,教育大家用积极的思想面对疫情,用正确的方法防控疫情。
水泉村地处山区,居住分散,这给人员排查带来一定困难。毕文明和村干部一户一户的走访,共排查出湖北返乡人员10人,省内重点地市回乡人员28人。
毕文明在指导村里做好“四包一”工作的同时,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开展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组织村干部清扫公共场所卫生,每天定时消毒,发动群众开展居家卫生整治,改善生活环境。在发现村里消毒液也不够后,他带头捐款300元,积极筹措资金,购买84消毒液、口罩等防护用品,及时发放到一线人员手里。
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见精神品质;越是在重要节点,越能看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扑下身子,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扛起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硬核”担当,让党徽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更加熠熠生辉,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高高飘扬。疫情不退,他们始终坚守,一碗泡面、一杯热水、一句加油,他们足以打赢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