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伊滨经开区:“三措并举”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优化
近年来,伊滨经开区坚持以实施“河洛党建计划”全面提升年为统领,以推进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为抓手,深入谋划推进基层治理,积极打造具有伊滨特色的基层治理格局,为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发力伊滨板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发挥思想凝聚力。进一步发挥“学习强国”平台、区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智慧党建”融平台和新时代“三新”大讲堂等作用,加强党性教育;依托《经开新闻》媒体平台,围绕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内涵及时政热点,开设“一把手访谈”栏目,在全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结合“强使命、找差距、明举措、勇担当”集中学习研讨活动,组织各级各类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参观见学等学习研讨活动172次,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二是聚焦主业主线,提升组织动员力。围绕“河洛党建计划”全面提升年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对社会各领域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精心打造25个“五星支部”、争创1个省级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1个农村基层党建市级标杆式示范点。持续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和脱贫攻坚薄弱村整顿,采取“四个一”措施集中整治6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总结提炼寇店镇舜帝庙村、李村镇南宋村等一批“叫得响”的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示范点。同时,推进落实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规范及在职干部资格联审工作,将16名受过刑事处罚等问题的在职村(社区)干部及时清理出队伍;新选派12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目前21名新老第一书记合力进行驻村帮扶,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帮扶力量。持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开展乡土人才联络和回归工作,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和“一编三定”工作法,如寇店镇开展的党员积分奖励活动,实现了用“小积分”激发“大活力”,有效强化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坚持“三力同向”,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一是以自治为基,激发内生动力。认真落实农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坚持把脱贫攻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重要事务纳入“四议两公开”决策范围,确保工作规范运行。深入推进“三务”公开,进一步增强村级事务公开性、透明性。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二是以法治为纲,强化保障之力。学习和借鉴“枫桥经验”,如寇店镇全面落实信访稳定“矛盾调解四步曲”,有效化解了民众纠纷;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化纠纷、筑防线、促发展”专项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86起;212名“四官”服务队员深入村(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化解矛盾,106个村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
三是以德治为先,凝聚向心之力。深入开展“河洛新乡贤”、“好媳妇”和“文明家庭”的评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好妇联组织阵地拓展,评选表彰先进妇女16名,先进妇女集体5个,并在区属主要媒体展出,展现伊滨巾帼风采。筹建5所家风家训馆,打造图文并茂村规民约文化墙,作为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的重要载体,引导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凝聚服务功能,提升群众幸福质感。
一是优化服务渠道。持续深化拓展党员“1+10”工作法内涵和外延,以寇店为试点,完善提升党员“1+10”乡村治理APP功能,设置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三大板块16项内容,涵盖党建工作、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等方方面面,并设计了“有事您说话”栏目,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提出诉求、释疑解惑,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是推广试点项目。建立孝心基金,建设“爱心食堂”,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在全区营造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目前寇店镇21个村“爱心食堂”和“孝心基金”已实现全覆盖,其他乡镇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三是建强服务阵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吉庆嘉苑、司马社区等3个小区“邻里中心”,满足居民家庭、医疗、健身、教育等生活需求。统筹建设党建广场、文化休闲广场、镇级党建馆、家风家训馆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培育文明新风。(李婉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