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籽籽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河南开封林则徐治水文化广场,开启了一场追寻治水先贤足迹、体悟新时代水利使命的实践之旅。在目前就任于黄河水利委员会2010届刘嘉翔学长的带领和专业讲解下,队员们不仅深刻学习了林则徐的治黄精神,更探寻了其边疆水利实践所蕴含的民族团结深意,在黄河奔涌的见证下,感悟水利事业维系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千钧之重。
队员们肃立于广场中央林则徐塑像前。学长讲述着林公临危受命治理开封祥符段黄河决口的壮举:道光年间,洪水围城,形势危急。林公带病赶赴最险堤段,秉持“赤胆忠心感天动地,亿万百姓性命重过自身小家”之担当,身先士卒,与军民共抗洪魔。
绕林公塑像一周,实践队一行继续前进,来到了林公与左宗棠将军相对而坐的塑像前。学长向实践队解读了其中的历史渊源及其在边疆治理中的水利智慧。“林公虽因禁烟流放伊犁,然其心系社稷、造福边疆之志未改。他深入考察新疆水利与屯垦,其呕心沥血撰写的《新疆纪略》、《西域水道记》等著作,为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兴修水利、巩固边防提供了宝贵的‘舆地指南’。”

“湘江夜话”不仅是两位民族英雄的惺惺相惜,更是治国安边方略的传承。林公在新疆推广坎儿井等水利技术,改善民生、发展生产,其“水利兴则边疆稳,民生安则国家固”的远见卓识,深刻体现了以水利为纽带,促进边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伟大实践。
林公以国事为重、以民生为念、以疆土为怀的崇高品格,至今仍震撼着每位队员。实践队参观林则徐治水文化广场,溯源治水足迹,感悟民族团结千钧之重,誓以水利为纽带,汲取林公智慧,凝心聚力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