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7月29日上午,根据中国工商银行信阳分行组织部的安排,信阳分行本部离退休党总支组织复转离退休人员赴柳林革命纪念馆开展庆“八一”专题活动。踏上这片红色沃土,触摸历史的温度,心中激荡着对革命岁月的无限崇敬,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升腾起永葆军人本色的责任担当。下面,浅谈三点体会:
一是深刻感悟红色沃土的初心密码
柳林,承载着厚重的革命记忆。走进纪念馆,“河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鄂豫皖边区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的字样赫然映入眼帘,这些“第一”背后,是革命先辈在黑暗中点燃的燎原星火。纪念馆的英烈墙上,李大钊、贺龙、恽代英、王伯鲁、周性初等革命先驱的事迹如丰碑般矗立。他们中,有风华正茂的知识分子,放弃优渥生活投身革命;有扎根乡土的共产党人,带领群众冲破枷锁;有慷慨赴死的年轻战士,用生命践行对党的誓言。透过多媒体演示,我们仿佛看到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崇山峻岭,将党中央的指示送达鄂豫皖首府;看到农民协会会员们手握锄头镰刀,在“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中挺起腰杆!我的太爷何俊儒曾在信阳师范学校任教,1926年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给共产党送信时在平桥两河口被白匪枪杀,时年39岁。如今,安葬在柳林革命纪念馆不到一公里的信阳烈士陵园。曾经,我们身着军装保家卫国;如今,回望先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壮举,更懂得“岁月静好”的背后是代代相传的担当。柳林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永远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和爱国情怀,继续发扬退役军人的优良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二是深刻重温军人本色的精神坐标
98载风雨兼程,人民军队从南昌城头的枪声中走来,从长征路上的草鞋中走来,从抗美援朝的冰雪中走来,靠的正是“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靠的正是“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不变宗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我们36名复转军人整齐列队,举起右拳进行了庄严宣誓,也与展厅里革命先辈的入党誓词遥相呼应。我们这些复转军人,曾在不同岗位上践行军人使命,有的在疫情一线舍身忘我,如祁永志、范华雷等;有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如祝德成、楚海文等。今天,当誓言再次响起,我们仿佛回到了穿上军装的那一刻,回到了举起右手的那一天,心中的赤诚与坚定从未改变。这次宣誓不仅是对建军98周年的致敬,更是对初心的回望。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军人的本色不在军装在精神,不在岗位在信仰,无论退休与否、转业与否,只要心中装着党和人民,就永远是一名“战士”,就要用实干与担当去续写“为人民服务”的答卷。
三是深刻见证革命精神的代际传承
返回途中的大巴车上,退休干部杜志才即兴背诵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激昂的语调、饱满的情感,让车厢里响起阵阵掌声。在背诵过程中,杜志才花白的头发随着节奏微微颤动,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对峥嵘岁月的眷恋。这掌声里,充满了对革命者赤诚情怀的动容!这首描绘祖国山河的诗篇,此刻却让我读出了另一层深意:革命先辈用鲜血守护的,正是这锦绣中华;我们今天传承的,不仅是红色基因,更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我们行的老行长,抗日干部喻世斌(已过世)常说:“我们这代人吃过苦,更知道今天的幸福多可贵。”像他这样的老党员、老军人,在我们队伍中还有很多,近年来,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革命精神从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力量!从柳林革命先辈点燃的星火,到今天离退休干部的默默奉献,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的延续,那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对事业的执着,这种传承,不分年龄,不限岗位,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此,我们要进一步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军人本色为骄傲,在平凡岗位上续写忠诚,在晚年生活中践行使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
98年风雨兼程,人民军队的初心从未改变;岁月流转,军转干部的本色从未褪色。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挖掘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让更多老同志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我们也将组织更多主题活动,让革命精神成为连接代际的纽带,让红色基因融入每个复转军人的生命底色!(何德)